「本文来源:吉林日报」
「本文来源:吉林日报」
本报记者隋二龙裴虹荐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深入人心,医药健康产业正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蓝海”。
作为引领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通化“中国医药城”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人民英雄”张伯礼倡议发起,已成功举办了五届。7月28日,以“守正创新健康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论坛再次如约而至。
云端“论剑”,翘楚集结。来自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国内投融资机构高管,域内外医药企业高管和嘉宾代表齐聚通化,共话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之策,促进政策、科技、金融、资源等产业要素深度融合,助力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再攀科技高峰。
促进转型升级
为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集智添能
“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激发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我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巨大意义。同时,为全国、全省医药界的企业搭建了学术讨论、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也为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省科技厅医药健康产业处处长牟善春评价道。
分享前沿资讯,碰撞思想火花,解读行业政策,共话产业未来。随着论坛活动逐一展开,通化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之路愈发清晰……
论坛开幕式上,张伯礼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李松分别围绕《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贡献与思考》《新药创制与产业发展》作了主旨报告,立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前沿,为通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听过报告后,通化振国集团董事长王振国深有感触,他说:“企业目前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面临很大困境,专家的讲解有助于让企业在危机当中找到生机,尤其是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大作用上深受启发。”
论坛期间,通化市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发布了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大脑,开启数据驱动医药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集智添能。
医药产业合作、招商引资合作、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市政府与沈阳药科大学、钱塘新区产业发展集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市科技局与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长春新区医药产业服务中心,通化县政府与吉林大学国内地方合作处,通化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鸭绿江河谷葡萄酒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年产80亿剂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建设项目、林蛙油多肽口服液及三氟柳胶囊制剂车间建设项目、中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医药生产合作项目、风语生物科技“春参君药谷”项目、益生菌发酵培养生产项目、英雄盟健康饮品等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13.5亿元。
同时,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大脑正式发布,以产业大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拥抱数字化,加快推进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已构建的产业地图、产业图谱、产业档案、品种分析等核心应用,满足速览产业全景、一图读懂通化,产业链图谱化、一链解读产业,整合产业数据、一站盘点家底,深度对比挖掘、一键分析品种等场景需求,为政府部门产业规划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强产业监测与品牌宣传能力、产业洞察与分析能力、数据服务与治理能力。
有底气、有动力
建设国际医药健康名城通化大有可为
通化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自然资源极其丰厚。进入“十四五”,市委、市政府聚力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市场链优化,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努力打造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打响“医药名城”“康养之都”的城市品牌。
医药创新型企业集群在这里不断壮大。75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亿元产值的达21家,12户发展成为集团公司,6户在主板上市,8户医药企业在“新三板”或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修正药业、东宝药业、吉林万通、金马药业等4户企业进入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名单。
医药创新平台在这里生机勃发。通化现有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8户,吉林省医药科技小巨人企业39户,分别占吉林省的19.5%和32.2%。先后与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18个国内知名医药高校院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张伯礼院士在通化医药高新区建有国内唯一院士工作站,张伯礼等24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受邀成立医药健康产业高端智库。
医药产品核心竞争力在这里大幅提升。通化医药企业可生产23个剂型、个文号的医药产品。到现在为止,通化自主研发的医药品种达个,中药保护品种23个,国家一、二类新药30个。东宝药业生产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填补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后世界上第3个生产胰岛素的国家;金马药业治疗阿尔末次海默症的一类新药完成三期临床病例入组;投资30亿元的安睿特人白蛋白项目建成后,产品将填补世界空白……医药科技与协同创新成果在这里生根发芽。通化市先后与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医药高校院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东宝药业、金马药业等20多家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近百项,促成了“天麻抗菌肽”等近3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重大产业化医药项目在这里飞速建设。全市累计实施修正医药产业园、东宝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82项,完成投资亿元。引进康美、东方红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落户通化,新增投资近50亿元。万通、金马等本地医药企业先后实施扩能技术改造项目35项,完成投资近百亿元。正在推进的投资亿元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投资50亿元的百万亩长白山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园区等个重点项目,在“十四五”期间也将全部达产。
构筑东北东部中心城市和国际医药健康名城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通化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金融单位来通发展创业,努力将通化打造成为医药研发成果的转化基地、产业发展的创新基地、高端人才的创业基地。
区域互动合作
倾听需求讨论创新共商企业发展之道
聚焦企业诉求,共谋发展大计。
与往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突出区域互动合作。除主论坛外,医药企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医药创新项目投融资(路演)、医药上市持有人交易、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医药企业科技服务专场、人参产业创新发展5个分论坛邀请国内多家医药龙头企业代表参会,紧贴企业发展需求,除邀请医药领域院士专家外,还邀请了上交所、深交所等金融机构,北京前途汇等专业医药中介服务机构,开展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药品药号引进转化和技术服务。“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创新发展的热潮持续兴起,制药行业重视创新、主动创新的趋势日益显现。未来,我们应继续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专家朱迅在医药企业转型与创新发展论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表示。
此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等5位专家分别围绕“带量采购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化药创新研究专利策略”“园区经济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模式”“从医药产业大数据看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投资视角下的中国医药企业创新发展”等内容,为在场企业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从多角度、多层面,就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重大问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医药创新项目投融资论坛研讨中,专家们分别围绕医药企业在上交所上市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