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肺气肿病因
肺气肿表现
肺气肿检查
肺气肿诊断
肺气肿治疗
预后保养
肺气肿预防

发现肺部有结节该怎么办,别惊慌,一次性给

白癜风应该忌口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5661.html

具有恶性高危因素的肺部结节,当病人身体情况允许的时候,是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的。手术治疗,即使是通过单孔胸腔镜做的微创手术,对病人的损伤降至最低,但依然是有损伤的,所以很多人在选择手术之前都会不免担心。一旦下定决心手术,当然是希望永绝后患,但是,手术切除了当前的肺部结节,以后还会长吗?

肺部结节手术切除之后还会不会再长,由几方面因素来决定。首先,肺部结节的性质。肺部结节的性质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恶性结节,也就是肺癌,另一种是良性结节,包括结核球、炎性假瘤、错构瘤、血管瘤等。手术切除的结节标本都会送到病理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定性。如果病理学检查证明是良性结节,那么皆大欢喜,遵医嘱做好术后的复查和康复治疗就可以了。然而,大多数肺部结节如果医生推荐尽早手术,多数都是因为更倾向于恶性结节。当CT结果提示肺结节具有下列的特征,恶性的概率更高:

①实性结节是恶性的可能性更大,且有一定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目前8毫米被认为是孤立肺结节需要干预的一个临界标准;小于8毫米的结节,可以暂时不处理,定期复查;大于8毫米的结节,推荐积极处理。

②不规则生长的结节恶性可能性更大。如果CT提示肺结节有毛刺征、有胸膜牵拉、呈分叶状生长,恶性概率会大一些。

③相信很多人在报告上也看到过“磨玻璃样结节”的字眼,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癌前病变,或者说是癌的一种非常早期的状态。当然磨玻璃结节也有可能仅是一过性的炎症。

如果报告提示结节有钙化,请不要担心,通常认为有钙化的结节是良性的。

话说回来,病人所担心的“会不会再长”,其实就是关心早期肺癌切掉后会不会复发的问题。能够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肺癌,在肿瘤分期上都比较早。但既然是恶性肿瘤,就有一定的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概率,这是由手术时的肺癌分期以及癌细胞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侵袭能力所决定的。结节发现的越早,术前分期越早,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机会越小。如果是健康体检或者各种其他原因意外发现的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或磨玻璃结节,多数为早期肺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概率是很低的,除非发现时即是中晚期,已经存在胸膜或周围组织的侵犯,甚至远处转移。相比其他病理类型而言,小细胞肺癌比较容易发生早期复发,但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最终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比例较低。

第二是遗传因素。肺癌本身是不遗传的,但是具有遗传“易感性”。如果直系亲属有人曾患肺癌,那么这个家族的其他成员发生肺癌的几率将高于其他家族人群。如果家族中的肺癌病人是女性,那么同家族人患肺癌的几率更高。这种遗传易感性产生的原因,只能用基因的特性差异来解释。肺部结节如经手术证实是恶性,说明病人本身可能有肿瘤的易患体质,从理论上说,今后再出现新发的恶性肺部结节的概率可能要高于其他人,但是与他本人以前从未发现过肺部结节的概率是一样的。

第三是各种外在致癌因素的影响。肺部肿瘤的产生,既有机体内部复杂的细胞分子学机制的作用,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的有害、致癌因素的刺激,比如吸烟、有害粉尘或气体、重金属等,会导致分子基因的异常改变,久之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这些外界因素导致的变化往往是长期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理论上讲,既然以往的外界不良因素可能在恶性肺部结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有促进作用,那么在今后,也就有可能再次在肺部其它部位诱发类似的病变。即使如此,及早戒烟和脱离有害物质的刺激,对预防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病变还是有益的。

治疗肺部结节,外科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相对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以及一旦是多发性就很难切净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肿瘤专家刘自力认为,中药治疗肺部结节的疗效也非常不错,服用中药可以避免手术切除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以及副作用。同时,中药是通过全身性的调理,治疗结节问题,并不是像手术一样只针对单一病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手术面对多发性结节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中药是通过改善身体形成结节的原因,不仅能达到消除结节的目的,还能预防复发。对小于8毫米的结节,也可以用中医药尽早干预,不要等它变大后再进行处置。当然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考虑患者病情的具体进展、情况还有个人体质,才能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在肺结节越来越多发于中年人的当下,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无论是对病情还是患者都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

小编猜你还想看:

肺气肿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肺心病和肺气肿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肺部小结节在什么情况下会病变?若检查的结果是这3种,需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ehq.com/fqzyhby/1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