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常说“肺气炸了”。这种说法虽说夸张,但人的肺部确实会破,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气胸。肺部有破口,空气会漏到胸腔,久而久之,胸腔中的空气挤压肺部,导致胸闷气促,严重时则可能危及生命。
东西破了可以打个补丁,那肺部有破口呢?
日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金晨慈团队成功为两位难治性气胸患者实施无痛支气管镜下EBV活瓣封堵术,微创、精准地为破损的肺部“查漏补缺”。
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为难治性气胸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也标志着市中西医在难治性气胸微创介入治疗上,在温州地区已处于领先水平。
金晨慈主任医师团队正在进行Chartis系统探查+EBV活瓣封堵术
高龄气胸患者无法耐受手术
微创治疗显神通
87岁的项大爷是个有60多年吸烟史的老烟民,每天都要抽一两包烟。
不久前,他因为胸闷气促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住院治疗期间,医生先后为他置入2根胸腔闭式管引流,并持续进行负压吸引等治疗。
然而2周多后,项大爷的气胸仍不能吸收,病情不断恶化,还出现明显皮下气肿,眼睛肿得无法睁开,呼吸困难明显,夜间不能入睡,病情危重。因为项大爷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一度陷入两难。
经过谨慎的评估病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金晨慈带领的呼吸介入团队决定为项大爷实施无痛支气管镜下EBV活瓣封堵术。这是医院开展的第一例,也是温州地区第二例EBV活瓣封堵术。
术中,患者闭式引流瓶气泡明显减少,效果立竿见影。术后3天,项大爷的皮下气肿基本消退,术后10天肺复张良好,顺利拔除引流管。
出院时,项大爷感慨:“能好好吸口气的感觉,真好!”
项大爷的术前影像提示肺大疱,皮下气肿明显,气胸明显,肺被压缩。
术后,皮下气肿消退,气胸吸收,肺张开。
无独有偶,家住洞头76岁的黄大爷也是一位重度慢阻肺、肺气肿患者,以前发生过两次气胸,经胸腔置管引流后均吸收康复出院。
3月7日,他再次出现气胸,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立即为他做胸腔闭式引流及持续负压吸引等治疗。然而黄大爷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过了半个多月,气胸始终没有吸收,呼吸十分困难。
金晨慈主任医师团队正在进行Chartis系统探查+EBV活瓣封堵术
同样,黄大爷也因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与家属沟通后,呼吸介入团队为他做了无痛气管镜下EBV活瓣封堵术。
Chartis定位系统
在总结第一例成功经验上,这次呼吸介入团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Chartis定位系统。该技术通过气流和压力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瘘口所属支气管,准确定位,精准可靠。
术中,该团队通过Chartis定位系统联合球囊探查,精确定位左上叶尖后段的“漏口”,发现左舌叶支气管也存在旁路通气,随后实施EBV活瓣封堵术,“漏口”立即封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5天后,黄大爷就顺利康复出院。
术前影像提示气胸明显,肺被压缩。
术后,气胸吸收,肺张开
难治性气胸
如何查“漏”补缺?
金晨慈主任介绍,难治性气胸是临床棘手的问题,通常需胸外科干预。在面对上述两位这样肺质地惨不忍睹、肺功能极差的患者时,胸外科医生往往也望而却步。如果,患者长期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不仅生活质量差,还时时处在危险中。
近年来,支气管活瓣在国内的运用为难治性气胸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策略。该手术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相对较低,体质虚弱的患者也能够耐受。
EBV单向活瓣本质是单向的鸭嘴状镍钛合金支架,表明覆盖一层硅胶生物被膜。放置支气管内单向活瓣,能使气体和分泌物只出不进,减少胸腔压力,使破裂口逐渐愈合。
经气管镜,通过球囊探查+Chartis系统精准定位,行单向活瓣封堵引流支气管,有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等优点。
市中西医呼吸介入团队
专家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金晨慈
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温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温州市抗癌协会理事、温州市抗痨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市传染病质控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病诊治,尤其对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结节,有深入性研究。
每周一下午,周三、周五早上
专家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葛金林
医学硕士,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先后至上海医院、温医一院进修学习,目前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等。
擅长: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肺癌的综合诊治、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科疾病诊治。
周三下午
预约挂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