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通气功能:所有的指标都要在预计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为低于70%就是COPD)。FVC低于80%,诊断限制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80%而高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上述都有则为混合性,MVV%/VC%1限制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MVV%/VC%1,以阻塞性为主;FEF50%~75%,其他正常,诊断小气道阻塞性病变;若只有FEF50或只有FEF75低,诊断可疑小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功能试验包括简单的肺量计和复杂的生理测试。正常情况下,脑干呼吸中枢的神经冲动决定了通气的容量和类型。该神经冲动受颈动脉和中枢化学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本体感受器和大脑皮质层传来的冲动影响。神经冲动从呼吸中枢发出,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到达肋间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气流可通过结构上正常,无阻塞的气道到达通畅,灌注适当的肺泡时,即产生正常气体交换。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和灌流匹配良好,并且与代谢率呈比例,动脉血气张力维持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
静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弹性。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能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因其操作简单,故肺活量是肺功能试验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因为VC随肺限制性功能障碍加剧而下降,结合弥散功能可随访此类限制性功能障碍的病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经常用于监测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程。
用力呼气肺活量,与VC相似,是指尽力吸气后,尽力最快呼出的气体容量。FVC通常与呼气流速一起用简单的肺量计测定。气道阻塞病人VC明显大于FVC.在测定用力呼气肺活量时,终末小气道提早关闭,远段气体陷闭,使得肺量计无法测出。
肺总量是指深吸气至最大限度时肺内的气体容量。
功能残气量是指当所有呼吸肌放松时,平静呼气后留在肺内的气量。生理情况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容量,因为它接近正常潮气呼吸范围。胸壁向外的弹性回缩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内的弹性回缩力减少肺容量,两者互相平衡;正常情况下这些弹性回缩力在40%TLC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气肿病人肺弹性降低从而增加了功能残气量。相反,肺水肿,间质性肺纤维化和其他限制性通气障碍使肺硬性增加,从而降低了功能残气量。脊柱后侧凸使胸壁强直低顺应性限制了肺的膨胀,从而降低功能残气量和其他肺容量。深吸气量是TLC与FRC的差值。
功能残气量由两部分组成:残气量是指用力呼气肺内残留的气量;补呼气量,ERV=FRC-RV.正常情况下,RV约占TLC的25%.RV的改变与FRC改变相平行,除了两种情况:限制性肺胸壁障碍,此时RV降低少于FRC,TLC的降低;小气道病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关闭导致气体陷闭,从而使得RV升高,但FRC,FEV1接近正常。COPD和哮喘病人,RV升高比TLC明显,导致VC某种程度上的降低。肥胖病人的异常处是由于FRC的明显下降,但RV相对不变,从而导致ERV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