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陈秋雄教授的带领下,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王侠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90岁高龄患者完成Micra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次日已达到出院标准,起搏器程控检查各项参数工作良好。据了解,该医院首台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
90岁的患者因I度AVB合并长RR间期(2.9s),导致医院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医疗团队经过详细诊断后,认为患者有明确的起搏器治疗指征。经过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后,希望能够采用手术创伤最低的微创治疗。
医疗团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后,综合考虑,为患者选用接近“无创”的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以求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降到最低。
在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主诊医生通过股静脉将起搏器植入到患者右心腔内部。在整个植入过程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医生可与其进行沟通,起搏器顺利植入,耗时不到30分钟。患者术后卧床6小时即可下地,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感染的风险,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无皮下囊袋。
▲陈秋雄教授带领着心血管科介入手术团队,在为患者进行Micra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
王侠教授介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国际先进的技术,较于传统起搏器,体积缩小了93%,只有胶囊大小。同时,该起搏器在拥有超过12年使用期限的基础上,还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功能,让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链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更适合哪些患者?
年纪较大人群。比如,老人如果使用传统起搏器,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
合并疾病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比如,存在肺气肿、肺大泡或肾功能不全等病人。
解剖受限患者。比如既往有多次起搏器植入造成血管阻塞,无法从前胸部植入传统起搏器的患者。
不愿在前胸留下疤痕囊袋及导线植入的患者。
专家介绍
陈秋雄教授
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心内科博士后。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
王侠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青年名中医
医院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精通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的治疗。
▲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医生团队
供稿:医院大德路总院心血管科
编辑:何明坤责编:宋莉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