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病例简介
患者赖某,男,50岁,既往煤矿井下作业史20余年,因“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伴活动后气紧1月余”入院。
患者诉20余年前在煤矿井下作业后开始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当时症状较轻,无发热、胸闷、气紧等不适,1月前(年11月20日)患者咳嗽加重,咳嗽,咳较多白色粘痰,伴活动后胸闷、气紧,反复发热,严重影响生活,医院呼吸内科就诊,胸部CT检查示:左侧液气胸,两肺尘肺,肺气肿,两侧胸膜增厚。诊断为:“1.社区获得性肺炎;2.煤工尘肺(三期)”,予抗感染、平喘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11月30日在我科就诊,予硫酸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雾吸化痰、多索茶碱平喘等对症治疗及浮针、肺功能康复治疗;12月11日因运动耐量下降,端坐呼吸转心胸外科当日予以在局麻下于左侧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根,反复多次予注射器抽气,但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综合分析考虑中心静脉导管直径过小;遂于12月17日在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更换更大直径引流管,可见明显气泡冒出,症状逐步好转。现为求进一步治疗,以“肺气肿康复”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一般,纳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初步诊断:1.肺气肿康复,2.左侧气胸,3.煤矽肺?4.胸腔积液,5.肺心病
No.2
康复评定
1、呼吸困难:改良MRC量表1级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呼吸困难。
2、咳痰:咳较多白色粘痰。
3、呼吸模式:胸式呼吸为主、呼吸运动减弱。
4、呼吸肌力量:呼吸肌力量明显减弱,过度使用辅助呼吸肌。
5、肺功能检测
6、运动能力:六分钟步行试验:三分半患者要求中止试验,步行距离m,Borg评分6分表现严重呼吸困难并伴有胸闷。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85/分,日常生活活动基本自理。
No.3
主要问题
1、混合性通气障碍(极重度)、肺通气量不足、残气量及功能残气量增加,
2、呼吸肌力量减弱,辅助呼吸肌代偿,
3、气体交换障碍,
3、运动功能降低。
No.4
训练计划
1、指导患者放松体位下进行腹式呼吸改善患者肺通气量,优化呼吸效率。
仰卧位屈髋屈膝下腹式呼吸训练
2、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降低肺部残气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坐位下缩唇呼吸训练
3、吸气肌训练,改善患者吸气运动。
4、胸廓放松训练、增加胸廓活动度,加强呼吸运动
5、运动功能训练:低强度至中高强度渐进式MOTO训练。
6、经颅磁刺激,加强吸气运动:刺激部位C6~C7,刺激强度80%静息阈值,刺激频率5HZ,治疗秒数4s,间歇秒数18秒,治疗时间20min,治疗个数0个。
7、其他:利用中频脉冲电治疗放松患者辅助呼吸肌及利用EDP加强患者呼吸运动等。
体外膈肌刺激
No.5
治疗后评估
患者行一段时间治疗后主诉呼吸困难较前改善明显,咳痰较少,同时三球仪吸气可吸起两个球,再次行六分钟步行试验步行,步行距离m,较前明显改善。
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期待患者后续康复的表现与效果。
相关链接
一、什么是肺康复
肺康复是基于患者全面评估结果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其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旨在改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以及提高利于健康行为的长期依从性。
二、谁可以做肺康复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和胸部手术后
3、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4、慢性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等。
5、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6、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7、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譬如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病变或神经病变。
8、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三、肺康复怎么做
1、系统化评估:肺康复的治疗方案一定是建立在对患者系统化评估基础上的,系统化评估包括:临床疾病情况评估、肺功能/胸廓活动度/呼吸肌力量评估、运动能力评估、心理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社会参与评估、营养评估等
2、呼吸训练:呼吸训练的目标是改善同期通气;提高咳嗽机制的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保持或改善患者的活动度;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提高患者功能。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胸腔松动练习、气道廓清技术(咳嗽训练、ACBT、体位引流等)
放松训练、胸廓活动训练
3、运动训练:目的在于改善肌肉代谢、提高肌力、全身运动耐力和气体代谢,提高免疫力。主要以有氧训练和医疗体操为主,常用的运动方式有:持续耐力训练(踏车、平板、爬楼)、间歇训练(踏车)、阻抗训练(抗自身重力和器械)、平地步行训练、游泳、太极拳等。
上肢motomed训练
4、能量节省技术:是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合身体的功能状态,通过使用合适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出现呼吸困难的技术和方法。
5、其他:心理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营养指导、中医传统疗法等。
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年,是医院重点发展学科,科室位于三号楼一、二楼,由康复门诊、康复住院部、康复治疗区和高压氧治疗区四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住院部编制床位30张,医院中临床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全、技术实力较强的科室之一,科室能开展几乎所有常规康复项目,并擅长危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及各种急慢性疼痛、慢性疑难杂症的康复治疗。科室目前是国家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培训中心,医院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医院儿童康复联盟、江西省康复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江西省中医针灸专科联盟单位,赣州市质控中心核心成员,章贡区康复中心。科室承担有赣南医学院、赣南卫生职业健康学院及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教学与实习工作,并且每年接收大量来自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进修人员,医院进行康复业务的发展与建设,是赣州市康复事业的重要组成力量。
——医院康复医学科
扫一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