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12月21日,我们迎来了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这一天也是“数九”的开始。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是传统意义上养生的重要节点,此时精心调养、合理膳食、运动得当,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有些疾病要注意。
“预防
高发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一到冬天,患有心梗、中风、心肌梗死的病人就会增多。交感神经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异常兴奋,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血压不稳,引起急性并发症。
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冬天更要坚持服药,按时监测血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如果连续几天都感觉乏力、头晕、胸部不适,要及时就医。
呼吸系统疾病
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冬天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肺气肿或肺心病,冷空气刺激也容易诱发哮喘。
建议:按医嘱吃药,还要注意保暖,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打流感疫苗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
流感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病,而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得了流感后,容易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致死。
建议: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还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饮食
习惯需改变
”适当多食高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抗寒能力会增强。
零食首选坚果
坚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铁、锌、钙等矿物质,还有一定量的蛋白质,都能帮助人们抵抗寒冷。
需要提醒的是,坚果最好选择原味,且食量不要超过一小把。
多吃深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
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冬季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冬至
习俗
”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为馅,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着做,形成了习俗。
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9天为一周期,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入九以后,文人墨客,举行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情暖
冬至,医院康复科与患者共同庆贺,举办"冬至包饺子"活动。患者、患者家属、治疗师共同参与,其乐融融。活动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拉进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医患共同包饺子
饺子成品图
关爱生命|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