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二十四节气养生
艾灸说不出哪里好:却带走了我们的疼痛,艾灸说不出哪里好:却治疗了我们女人的难言之隐,艾灸说不出哪里好:却改善了我们多年怕冷毛病。艾灸说不出哪里好:却解决了一家人烦恼(不孕不育宫寒)艾灸说不出哪里好:让我们女人有了好脸色,男人有的好精神!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动荡之时,正是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
春季立春(2月3-5日交节)雨水(2月18-20日交节)惊蛰(3月5-7日交节)春分(3月20-22日交节)清明(4月4-6日交节)谷雨(4月19-21日交节)夏季立夏(5月5-7日交节)小满(5月20-22日交节)芒种(6月5-7日交节)夏至(6月21-22日交节)小暑(7月6-8日交节)大暑(7月22-24日交节)秋季立秋(8月7-9日交节)处暑(8月22-24日交节)白露(9月7-9日交节)秋分(9月22-24日交节)寒露(10月8-9日交节)霜降(10月23-24日交节)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节)小雪(11月22-23日交节)大雪(12月6-8日交节)冬至(12月21-23日交节)小寒(1月5-7日交节)大寒(1月20-21日交节)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艾灸可以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
节气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是“节气灸”主要的刺激方法。
“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与人的气血阴阳之间的关系
女人的病比男人复杂的多,药王孙思邈说:‘宁治十个男人不愿意治一个女人’但是用艾灸温灸治疗妇科病,感觉就没有太复杂了。比如:不孕不育,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经量太多,闭经崩漏,盆腔炎,积液,附件炎,外阴痒,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多囊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小叶增生,乳房胀痛,钎维瘤,产后风,为什么艾灸能治好这么多妇科疾病?艾灸对女人病特别合适!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瘀,经络堵塞血虚引起的。就像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当然就会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畅,体内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的气血无法正常送到,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一直在寒湿的天气下,东西就会发霉发臭发烂,在严冬下就会结冰。用艾灸可以让你的体内阳光明媚,就会冰雪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畅通。当然就能根治这些疾病了。改变了生病的环境,病自然就没有了。常用穴位:中脘,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足三里。立春灸助阳生发2月3日——5日
立春就是说利藏的冬天已经结束了,温暖的春天已经开始了。春天养生灸疗要对应春天升发,注意保护阳气,按自然界属性,肝主木,春天应对肝,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木抑郁而喜条达。灸疗对应肝经穴位,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立春灸助阳生发2月3日——5日立春就是说利藏的冬天已经结束了,温暖的春天已经开始了。春天养生灸疗要对应春天升发,注意保护阳气,立春灸助阳生发2月3日——5日
雨水灸疏肝健脾2月18日——20日这时天气转暖,导致雨水量增多,雨水增多之时,木旺土脾弱,肝木过旺,脾土就弱,会导致气虚,肝气瘀滞太深而导致脾胃而滞。雨水艾灸要注意:补脾胃之气,才能使肝气不旺。雨水灸疏肝健脾2月18日——20日
惊蛰灸养阳升阳3月4日——7日这个节气是气温回升也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之际,但又是病毒活燿之时,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流行性肝炎,疱疹,带状疱症等。在这个季节,属肝的疾病在这个季节复发,如果不养肝护肝,就会得乳腺,子宫,脂肪肝等。惊蛰灸养阳升阳3月4日——7日
春分灸助阳驱寒3月20——22日春分是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风各半,这个季节也是感冒多发季节春分木旺土衰,养生以属肝火养脾胃。阳春三月,容易引起头晕,头疼,失眠,焦虑,抑郁,肝火太旺,会导致脾胃问题会产生各种疼痛,颈肩,腰腿疼,风湿,类风湿,所以艾灸要用助阳驱寒的节气灸,可以健脾暖胃,揉肝生津,风为春天的主气,可以引发感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春分灸助阳驱寒3月20——22日
清明灸阴阳平衡4月4日——6日此时天气晴朗,万物醒木,清明是养生的重要节气,雨水增多,要是单的减少衣物,应对消极的心态清明灸阴阳平衡4月4日——6日
谷雨灸益气健脾4月19日——21日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肝脏起伏,心脏逐渐旺盛,脾土液旺盛这样会使脾胃强健起来,消化功能也旺盛,这样有利于吸收,身体补益非常重要。有2——4——8月乱穿衣的说法,从这一天起雨量增多。谷雨灸益气健脾4月19日——21日
立夏灸静心护阳5月5日——7日进入立夏是农作物进行耕种时节,这个季节要注意外感疾病,立夏艾灸养心正当时,不可以热为热,养心以败火最安全立夏灸静心护阳5月5日——7日
小满灸健脾利湿5月20日——22日小满过后,农作物开始饱满,但不成熟,小满节气是五月下旬,湿气重,如果贪凉过剩,必将引发湿症,皮肤病等问题。小满除湿正当时,灸疗时:要适当增加艾灸时间,至寒湿之气从体内推出。小满灸健脾利湿5月20日——22日
芒种灸益肝补肾利湿6月5日——7日芒种时节,就是农作物已经成熟,抢收补种最忙的季节。5月肝脏正休,心正旺,饮食要减酸增苦,益肝补肾,芒种时节气温升高,有的地区开始出现梅雨天气,艾灸需要益肝,补肾,利湿预防湿热。芒种灸益肝补肾利湿6月5日——7日
夏至灸清暑利湿6月21日——23日夏至时节随着天气没有达到最高点,但闷热的现象还是会让人有中暑的现象,艾灸要以养心健脾为主,清热利湿。夏至灸清暑利湿6月21日——23日
小暑灸清暑利湿养肾扶阳7月6日——8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没有到最热之时,夏季分为心所主,艾灸时要顾心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已符合春夏养阳之说,小暑应避暑。道德经说:
小暑灸清暑利湿养肾扶阳7月6日——8日
大暑灸冬病夏治7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金线°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节气,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每到冬季发生的疾病,比如:慢性病,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腹泻,风湿,类风湿,阳虚怕冷症等。到了大暑时节就是最佳的灸疗时机,
大暑灸冬病夏治7月22日——24日
治疗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为主。立秋灸养肺利湿8月7日——9日立秋意味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了,立秋是以热转凉的交替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农作物秋收之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度时期,立秋时节的艾灸应该以平稳过度,立秋养脾胃,灸来福不去,祛湿养脾胃。立秋灸养肺利湿8月7日——9日
处暑灸滋阴补养8月22日——24日处:就是去的意思,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正处于暑热交替时期,但是,暑热之气还没有完全消失,人们依然贪凉,艾灸时要以健脾养胃,避免消化性疾病,以防燥,秋三月,早卧早起,艾灸以滋阴补阳为主,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灸滋阴补养8月22日——24日
白露灸养阴化燥9月7日——9日白露节气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开始转凉,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气候,暑热消退,但在北方秋燥渐重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此时应当养阴,艾灸以滋肺化燥,养阴生津为主。白露灸养阴化燥9月7日——9日
秋分灸卫阳御寒9月22日——24日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昼夜时间的长短刚好相等。秋分也是灸疗的重要养生节气,此时,气候渐渐转凉,秋分防燥凉,灸疗时间要适当的比夏天要长,提高胃气,增加抗寒能力。秋分灸卫阳御寒9月22日——24日
寒露灸养阴蓄阳10月7日——9日寒露节气过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经结露水,已有了寒意,万物逐渐消弱。9月阳气大衰,阴气渐盛,盗风贼起,切记贼邪之风。这时要减苦增咸补肝益肾,注脾滋胃。艾灸时必须保养脾胃之阳气,不能离开阳收的原则寒冷交替的季节,防寒冷。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灸养阴蓄阳10月7日——9日
霜降灸护阳降燥健脾10月23日——25日霜降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露水结成霜,艾灸以护阳为主,以健脾为主。霜降进补,保养脾胃是关键。霜降灸护阳降燥健脾10月23日——25日
立冬灸蓄精益肾11月7日——9日立冬也就是说收藏,立冬时节的艾灸比以往的艾灸时间要长,达到补益阳气的作用,以养精补肾精,冬三月此为必藏。10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以减辛增苦,艾灸以养心脏为主。立冬灸蓄精益肾11月7日——9日
小雪灸畅肝益肾,11月21日——23日这个时期天气开始寒冷,人的活动逐渐减少,就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对身体的伤害,这时还要对预防活动减少所引起的气滞血瘀。小雪时的艾灸要补肾调肝病。
大雪节气到了进补的大好时期了,大雪灸蓄阳补精12月6日——8日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从中医养生来看,艾灸要健脾,补肾,养肺三脏同补,艾灸的时间要长,配合食疗增强补益效果。大学要温补御寒,大雪是一年阴气较重的时节,这时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
冬至灸补肾护阳固本12月21日——23日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冬至也是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冬至过后,人们开始数九了,这时以补阳护阳,藏住肾精为主。
小寒灸养心养肺1月5日——7日冷暖变换的节气,小寒是天气已经很冷了,所以一到这个季节,火锅是御寒的佳肴,很多人忽略了进补的注意,暴饮暴食,饥饿寒度,所以此时的艾灸要以补心养肺,养肾保脾胃,
大寒灸升阳疏肝,1月19日——21日一年当中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灸升阳疏肝,1月19日——21日和小寒一样,表示寒冷的节气,此后的阳气渐渐升发,有冬藏转为春升,这时的艾灸要补肾调肝为主,要进一步补益阳气,又要注意肝气的调畅,迎接春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