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位于胸中,纵隔两侧,左右各异。上通喉咙,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人类的肺脏分左、右两部分,分别占据左、右胸腔的绝大部分体积。从解剖角度,右肺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则仅有上、下两叶。每个肺叶都有独立的支气管和血液供应(动、静脉),结构和功能均相对独立。在纤维结构上,肺主要由"海绵"样的组织组成,具有非常大的内表面,这些内表面就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人体为了完成新陈代谢需要不断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称呼吸。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外呼吸(亦叫肺呼吸),气体经过血液运输到达组织后血液与组织细胞或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亦叫组织呼吸)。肺脏除了主管呼吸功能外还具备非呼吸性的防御、免疫及内分泌代谢功能。
肺部疾病的病因不同,可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所致感染,大气污染,吸烟,吸入粉尘或有害气体引起,有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肺部常见的疾病有:气胸、肺大泡、肺气肿、肺部阴影(严格讲不算单独疾病,但临床上常作为多种肺部占位病变的统称)和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栓塞、肺脓肿、肺炎、新生儿肺炎、小儿肺炎、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尘肺、间质性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及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物质的异常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或肺气肿密切相关。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阻并且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气流受限为可逆性,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心病的概念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狭窄。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呼吸衰竭概念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相应临床表现综合症,在海平面下,于静息条件呼吸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性新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压低于60mmhg伙伴有或伴有二氧化碳高于50mmHg,为呼吸衰竭。
肺炎是肺实质和间质,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他如放射、化学、免疫、过敏及药物等因素亦能引起肺炎。
肺脓肿是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炎症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脓臭痰。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组织渗出、干络样坏死及其他增值性反应的传染病。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中国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绝大多数为肺结核,次之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肺化脓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为数不多。近30多年来,肺切除术的病例中肺癌逐渐增多,已跃居首位。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统计资料,在男性癌肿病例中,肺癌发病率急剧增多,居第一位。
经过多年的大量调查研究,目前公认下列因素与肺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一)吸烟。烟是极酸的物质,极易导致人体酸化,酸性体质容易诱发癌症。根据各国的大量调查资料都说明肺癌的病因与吸纸烟关系极为密切。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有吸烟习惯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吸烟量大者发病率更高,比不吸烟者高20倍。
(二)职业因素。上世纪30年代文献上就有欧洲的一个矿区肺癌发病率高的报道。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由于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体质酸化造成代谢循环变慢,整体的免疫机能下降,给这些放射性元素以可趁之机,诱发细胞癌变。
(三)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本身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就是体质酸化导致的肺部细胞感染,细胞缺氧,细胞活性降低。这些病例癌症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症。无论是何种诱因,其他根源都是需要大环境支持的,那就是酸性体质,体液如果是弱碱性的,那癌细胞就不会在弱碱性体液中发生。
肺癌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西方发到国家通过控烟和保护环境后,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肺癌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干预;二级预防是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达到肺癌的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为康复预防。
一级预防:
1.禁止和控制吸烟
国外的研究已经证明戒烟能明显降低肺癌的发生率,且戒烟越早肺癌发病率降低越明显。因此,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径。
2.保护环境
已有的研究证明:大气污染、沉降指数、烟雾指数、苯并芘等暴露剂量与肺癌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3.职业因素的预防
许多职业致癌物增加肺癌发病率已经得到公认,减少职业致癌物的暴露就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4.科学饮食
增加饮食中蔬菜、水果等可以预防肺癌。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