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说:直肠给药--特色疗法直肠给药是我国中医传统内病外治法之一。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经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复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效果。现代西医认为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阐明: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入血液循环:1??绝大部分药物经下腔静脉进入体静脉;2??部分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全身循环;3??淋巴组织也参与少量药物的吸收。直肠给药的好处是既可以减少药物在肝脏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肝脏损害,又可以避免药物口服吸收被消化液分解破坏的弊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口服给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教研室主任黄勤挽如是说:因直肠给药可减少用药量,提高用药效果,广泛运用于内科、妇科、儿科、肿瘤等科室,特别在儿童常见病方面有很好的验证。?直肠给药的优点l直肠给药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容易掌握、便于推广;l直肠给药无创伤,无痛苦,患儿及家长乐意接受;l直肠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显著l直肠给药取药范畴广,避免了肌注、静脉给药的单一;l直肠给药减轻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儿童(3岁以内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直肠给药的操作规范一,准备工作一次性注射器直肠给药管药品生理盐水棉签石蜡油(甘油)镊子碘伏等等二,操作程序1.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气时留少许空气(约3-5个气泡),安上一次性使用的直肠给药管,头端涂石蜡油。2.将备用物品携至患儿身边,向患儿家属解释,并哄逗患儿,以取得合作。3.患儿取仰卧位,用碘伏消毒肛周皮肤;4.左手那注射器,右手拿镊子把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管送入肛门5-8厘米;5.缓慢推注药物6.给药完毕,拔出给药管的同时,轻拍一下患儿的屁股,刺激肛门括约肌。药液不会溢出。患儿静卧5分钟。?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不同年龄儿童的直肠容量不同。随年龄的增长,直肠容积逐渐增大,我们依据各年龄儿童的直肠容积,制定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新生儿——2岁:4.0ml——6.0ml3岁——5岁:5.0ml——10ml6岁——9岁:9.0ml——20ml10岁——14岁:20ml——30ml?儿童直肠给药时给药管插入的深度小儿直肠给药管,管体的头部为子弹头形状,在邻近首端的管体上设有出药口,管体的尾部有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出口配合的接口。由具有一定硬度并可弯曲的材料制成。在所述的管体外设有长度刻度。新型的直肠管的优点:管径较细,管内存药量小,减少药物的损失;管头的子弹形状利于进入肛门,对直肠黏膜无损伤。新生儿——2岁:4.0ml——5ml3岁——5岁:5.0ml——8.0ml6岁——9岁:8.0ml——12.0ml10岁——14岁:12.0ml——15.0ml?儿童直肠给药注意事项l1直肠给药前20---30分钟,需排便,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可用开塞露辅助)l2给药时要哄逗患儿转移注意力,不要强行给药。操作轻柔。切记不要粗暴。l3直肠温度38.5°C,所以用药药液的温度要控制在36°C+2°C左右l4轻拍一下患儿的屁股,刺激肛门括约肌药液不会溢出。l温度保持一,最高温度40°C过高可能导致直肠粘膜灼伤。二,冬季必须适当加温。加温方法:1自动恒温加热器,可控制温度始终的保持40°C;(如需要恒温器,请与当地服务人员联系)2可用小容器加40°C的热水,再把已经加好药液的注射器浸泡5分钟?权威学术--灌肠法在儿科的应用_刘静小儿脾常不足,易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灌肠法弥补了口服给药易伤脾胃,以及味苦小儿难以咽服而影响药物吸收的不足,减少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同时为静脉穿刺给药困难的小儿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著作原文如下:桑姜感冒注射液与复方蛤清注射液直肠给药为什么要选用桑姜感冒注射液与复方蛤清注射液作为直肠给药的常用药品呢?经过反复研究和大量临床实验有中国好医生药业独家生产的复方蛤清注射液和桑姜感冒注射液,已经通过国家最高级别的安全验证指纹图谱验证,符合辩证论治的要求,可将所选药品注入直肠直达病灶吸收后再布散与全身,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并且是所有中药注射液中副作用最小的。桑姜有多种剂型.内部六种配方君臣佐使,风寒风热都有效.中医上风热风寒没有绝对的界限.治疗病毒性腹泻/流感效果比较明显.(桑姜组方之间采用细胞破壁技术,整体药物协调,不是简单的药物叠加.原理和控释片相似,通过病症状态下体内激素的不同变化,佐药主要起引经作用).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在用药上是有区别的。1: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紫苏·干姜·苦杏仁)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中成药:儿童可选桑姜感冒注射液和小儿解表颗粒,成人选用桑姜感冒胶囊或者片,感冒清热冲剂等。其实有很多方法的,比如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桑姜糖水~喝姜粥等。微汗一出病即可愈2.风热型感冒: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绸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行感冒并非受风热之邪,而是因体质等多因素的个性差异,在感受风寒之后,旋即出现发热)治宜辛凉解表,发散风热。儿童可选用桑姜感冒注射液和小儿解表颗粒,成人选用桑姜感冒胶囊或者片,银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等。若久而不愈,其人必虚,在这个时候加上复方蛤清注射液效果更加。权威学术--桑姜治感冒为何风寒风热都有效_沈咏梅专家分析:之所以风寒风热都能用桑姜感冒注射液是因为方中的桑叶、菊花、连翘借苏叶、干姜之温散,凉而不郁,透表散邪之功效,苏叶、干姜得桑叶、菊花、连翘之制,虽辛温而无助热伤津之弊。全方温清并用,不寒不热,性味平和,实为平散表邪之剂,故对外感病初起,邪在肺卫肌表着,有病则受之—当风寒为主时,凉性药物起解表作用,当风热为主时,热性药物起发热散表邪作用。无需辩证施治---全方温清并用,所以无论风寒风热都有效。效果为什么不是很好那?感冒初期单单使用效果就非常好,但是在感冒中后期的时候会多伴有细菌感染,这个时候必须合理的配合上抗生素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权威学术--复方蛤青注射液抗菌作用的研究_王志红,张丽复方蛤青注射液系蟾蜍、苦杏仁、五味子、黄芪、紫菀、附子、白果、前胡、黑胡椒等九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散风、清热、祛痰、止咳之功效。临床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现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本药在体内与体外的抑菌作用。原文著作如下:复方蛤清注射液在96年为单方针剂,是唯一一个把预防功能写进说明书并被列为职业病专用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对反复感冒有预防作用。组方中蟾酥在治疗心脑血细管用量大,针对喘息性咳嗽有显著效果,黄芷主要是益气固表,感冒初期最好不用蛤青,主要是因为感冒初期正邪相争,等表里症状加深之后,用蛤清比较好。五味子主要其调节神经、消化系统、调节睡眠、消除腹胀等作用。黑胡椒、前胡、附子为所有贴服药物最基本三种(定喘、止咳、化痰、疏散风热)。蛤青的故事—是毛主席治疗老慢支的处方,也是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御方”历史渊源几千年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医学史上难以攻克的难题。年解放以后,因许多老人及革命老前辈晚年受到慢性支气管炎的困扰,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消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号召。山西一位老中医买耀华毅然将祖传多年专治气管炎的药方——“旱蛤蟆散”献给党和人民(旱蛤蟆散方剂出处《金匮要略》、《伤寒论》)。北京医院和买耀华老中医为了积极推进“旱蛤蟆散”的推广,在山西夏县南关成立了一家慢性医院,医院。大量的专家与买耀华老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旱蛤蟆散”的改良上去,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运用中药西制为液、中药精制为丸的方式,将“旱蛤蟆散”分解为现有的复方蛤青注射液、桑姜感冒注射液、如意定喘丸三个药品。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71)13号文件精神,对蛤青注射液、如意定喘丸进行临床验证。经相关药物研究所鉴定,复方蛤青注射液、如意定喘丸秘方独特、处方严谨、配伍动植、冷热结合、炮制、加工精妙,治疗效果明显。经多次临床验证,复方蛤青注射液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喘及消炎作用,治愈率可达92%,总有效率达95%以上(专利论述),到现在,在临床上运用已经40年多年。年8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专门介绍“复方蛤青注射液等”诞生情况,引起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ehq.com/fqzzl/1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