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需”医院老年病消化内科全体医务人员的人生目标、工作作风、无悔的追求;提供“无家属陪护”是老年病病房特色护理服务品牌。这里的一天是注定不会轻松而且时刻会有挑战,从清晨到夜晚,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爱心的奉献与病人的满足相互交织,构成医患和谐的生动画面。医院老年病、消化内科自成立以来虽几经搬迁,但始终以其精湛的医术与精心的护理,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一次次打赢了老年人“健康保卫战”。
感谢您的不放弃
“感谢你们没有放弃我老伴,这里的医护人员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白衣天使的含义,我能感受到这群医生和护士对我们两夫妻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天使般的温暖。”81岁的刘奶奶握着老年病、消化内科沈主任和晏医生的手激动地说。前几日,刘奶奶的老伴曾大爷在家中突然发头晕目眩,医院时情况十分不乐观,经过老年病、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多日的全力抢救,终于使曾大爷转危为安。
一周前,因高血压住院的刘奶奶在病床上接到儿子的电话,告诉她老伴曾大爷早上7点多发生头晕,医院中。由于刘奶奶在老年消化内科住院,在家人的要求下,曾大爷也被送往了老年消化内科抢救。
“当时老人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心率只有20-30几每分钟、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沈主任带领我们迅速与家属沟通,并拿出了抢救方案,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家属偏向于保守的药物治疗,而非采取安装起搏器(介入治疗)的治疗手段,在抢救治疗的这几天,沈主任每天都会亲自过来巡视监测二十几次,根据曾大爷不停变化的身体状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管床医生晏梅说。
据沈主任介绍,当时曾大爷家属考虑老人家已经91岁了,怕是挺不过来了,但老年病、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通过持续的心脏监护,每一至两小时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配合药物治疗,经过了3天的治疗过程,终于把曾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随后的康复疗程,医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清醒过来的曾大爷说:“老年病科这是第二次救了我的命了,我一直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年就曾经因心肌梗死在这抢救成功,这里的医生耐心、护士细心,我耳朵不好,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与我沟通,他们都很真诚,服务又周到。”“人到了晚年特别注重的就是幸福感,现在我能吃能走,医护人员对我又这么关心,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不会说太多漂亮话,心理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老人的病说来就来
丝毫耽搁不得”
在老年病人中,都是高龄、失能、失智、丧失沟通能力的患者,病情重且复杂,病人对疾病的反应迟缓,每天面对这些患者,必须充分理解,充满爱心,同时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当遇到患者家属多次反复询问时,沈友元主任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详详细细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有一次,该科周玲俐医生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焦急呼唤声:“周医生,周医生,你今天上班不?现在哪里?我就是几天前与你预约的那个家属,我妈现急需找你住院治疗。”接到电话,沈主任和周医生立马飞奔到老年病科病房,只见一身体极度衰弱的老娭毑瘫在轮椅上,双下肢肿胀不能下地活动,言不成句,不思饮食,仅剩下一双萎靡无力、期盼的目光,看着到来的医护人员。这时老年消化科的医生护士们立马把老人家安顿在病房,迅速予以心电监护中心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开始了老人的漫长精心护理治疗。娭毑住院期间,该科主任沈友源和管床的周玲俐医生每天早晨来到科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穿上工作服,带上听诊器,耐心的、仔细的询问老娭毑的病情进展,不时的给老人家嘘寒问暖,给老人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杨艳护士长带领的护士团队,每天都是不厌其烦地面带微笑,给患者讲解日常的生活饮食及护理,不时的给老人翻身、拍背,按摩双下肢,促进老人的肢体康复。在老年病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娭毑高高兴兴的出院了,现能自己吃饭,在旁人的搀扶下行走。不久后的一天晨交班后,老年消化科的医务人员正进行着紧张而有顺的工作。这时候80高龄的方娭毑托女儿为老年消化科送来了一面“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感谢老年病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的锦旗。娭毑的女儿激动地紧握着我们双手说“这只是代表我们全家对你们衷心感谢的一点心意,谢谢你们救了我妈的命!”
老人长期头晕久治不愈
老年病专家为其揪出病根
易阿姨的母亲刘娭毑今年82岁了,4个月前,老人家开始感觉整天都头晕目眩且日渐加重,甚至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孝顺的易阿姨虽然还未退休,可为了照顾母亲只好天天在家陪护。为了给刘娭毑治病,易阿姨带着母亲医院求医,均诊断为脑血管硬化,但做了相应治疗后刘娭毑的并却始终不见好转,几个月来刘娭毑的治疗费用已经花了万余元。
经朋友介绍,易阿姨得知株洲医院老年病、消化内科的沈主任对老年人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为了刘娭毑的晚年生活质量幸福安康,易阿姨再次带着母亲走上了寻医之路。
老年病、消化内科为刘娭毑做了细致认真的检查,发现患者不仅仅有脑血管硬化,血脂也远高于常人,正常人的血脂范围为2.83-5.17mol/L,可刘娭毑的血脂竟然达到了9.3mol/L,同时还有脂肪肝、和严重的肝损害,转氨酶升高。经验丰富的沈主任根据刘娭毑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认为患者的头晕症状不单单是脑血管硬化引起,与如此高的血脂指数也有重要关系,若不及时调脂,患者甚至有中风的可能。根据老年病、消化内科制定的治疗方案,刘娭毑开始做控制饮食、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等调脂治疗,仅仅过了2天,刘娭毑明显觉得头晕症状开始得到缓解,治疗一周后,刘娭毑的血脂已经恢复正常,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迷信大爷庙里求“药签”致中毒
医护人员巧施救
来自石峰区的冯大爷近日感到莫名腰疼,到医院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异常。信迷信的他竟到庙里求了个“药签”,自行在药店配药后服用。没想到第二天冯大爷就出现了药物中毒,不仅病没有治好,还差点有生命危险。
9月25日,66岁的冯大爷从庙里求得药签并在药店自行抓药回家,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药方子中药材的性质,但是由于冯大爷本身比较信任中药,认为不会有副作用,便毫不犹豫的煎服了一副,服药后第一天并未感到不适。9月26日晚8点,冯大爷第二次服用了所求“药签”配成的中药,可这次服药一小时后便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并且感到四肢末端麻木,还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见状赶紧拨打了求救,急救人员迅速感到,冯大爷被送往株洲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为其完善检查后,将患者转入老年、消化内科进一步救治。
老年病、消化内科主任沈友源仔细询了问冯大爷病史及当前症状,并查看了冯大爷在庙里求来的药方,发现药方上有一味药是“附片”,在排除其他病变可能性后,临床经验丰富的沈主任结合患者的检查报告断定其为急性药物中毒(附片)。沈主任说,“附片”是由中药附子切片而成,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等功效,而附子本身有毒,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中毒,危及生命。
老年病、消化内科根据冯大爷的病情给与了禁食禁水、止血、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由于冯大爷中毒情况严重,甚至出现了便血的症状,治疗期间,沈友源主任与颜锐医生每天十几次到冯大爷的病房观察其病情,让患者及家属十分感动,28日早晨,沈主任与管床医生颜锐查房时发现冯大爷精神状态已经好转,肚子也不痛了、生命体征平稳,便告知其可以出院。
准备出院的冯大爷对沈主任说:“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医院看医生,得相信科学,感谢沈主任你们救了我的命,感谢这几天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谢谢!”
“奶奶”加“微笑”式护理
“奶奶”加“微笑”式护理,是退休干部梁女士出院后,对老年病科精心护理的总结。她是在抗美援朝中患上了类风湿病,退休后类风湿病恶化,多处多种关节变形,多器官、多系统功能衰竭。这是她今年第3次以患者的身份住进来,对该科优质服务赞誉有加。
“以前都是按病床号叫患者,但在这里,医生护士都会甜甜地叫患者‘奶奶’,让人感到温馨、快乐。”就此,梁女士在感谢信中还特别提到,“奶奶叫声入肺腑,胜过千种药物扎。”
如果说救治是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护理则要细致入微、温暖人心。
走进老年病、消化内科的病房,1.3米的大床宽敞舒适。特护病房里,还有客厅和厨房,冰箱、衣柜、液晶电视应有尽有。所有的床单、被罩也都采用家庭花纹式的,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氛围。
90岁的张大爷患有肺气肿,年第一次入住老年科,随后每年总有几个月待在这里。见到他时,护士正给他量体温,一不留神就找不见体温计了。他倒乐了,孩子一样。“这里照顾得很好,都像自家闺女一样。”张大爷说。
每周四,这是科室所有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日”。“心梗病人多长时间必须卧病在床?”“千万记住,两天。”沈主任边问边解释。“病人也可以对治疗提出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对病人家属则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护理长杨艳说。目前,科室正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每天早上会定点给病人梳头、洗脸、了解病情,晚上给老人洗脚、剪指甲。据了解,像曾大爷这样的心力衰竭病人,老年病科已经成功抢救多例,仅年就有4例心脏骤停患者成功康复出院。
“最重要的是老人口碑”
作为老年病科医生,他们不仅致力于老年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症的抢救,同时还致力于老年人的保健和疾病预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医多年来,沈主任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始终怀抱一颗“医者父母心”,不论富贵高低,尊重患者的健康尊严,重视诊疗过程中的相互疏通,专家解析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有哪些专家解析百癣夏塔热片副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