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此时进补养生
保健效果最好!
冬至:大地沉极之时,相当于一天的子时(23:00-1:00),属水气。古人说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12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从养生学上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人们应学会“冬藏”,养精蓄锐,进补身心。
穿衣篇
保暖衣物防寒邪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这段文字旨在提醒我们注意“避寒”、“防寒”。
寒气是导致众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寒性凝滞会使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寒性收引会令经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等。尤其是年老体弱者,遇到寒气侵入,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都很容易发生,所以天气寒冷时,出门最好戴上暖帽、口罩,避免寒气的侵入。
情绪篇
情志养生防抑郁
冬季人们顺应自然,活动少,加之年底临近,工作压力加大,此时,抑郁焦虑情绪容易产生,情志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冬至养生要注重“养心”,保持精神畅达乐观,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生活中,可有意识的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使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女性还可以用玫瑰花、厚朴花、枸杞子泡茶饮用,调整气机。
运动篇
合理运动升阳气
运动方面,专家提醒,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会耗散真元,反而不符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饮食篇
因病制宜最滋补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此时节如能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将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但人体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过去的疾患史也错综复杂,因此进补方案需因体质制宜、因病制宜,在吃补药前先要调理好脾胃,或先吃一些“开路方”,才补得进去。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往往集多种疾病于一身,在服用进补的膏方时,应对膏方辅料的性能、饮食禁忌等有所了解,以防止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冬至时节饮食还应做到“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
各地食俗:饺子PK汤圆?
北方:饺子和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后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江南: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宁夏:“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不过在冬至这一天,羊肉粉汤不叫羊肉粉汤,而叫另一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很多人家五更天就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新鲜的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有机美味尽在长青
更多的了解我,欢迎咨询~
--
我等您哟~
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如果喜欢我们您可以:
1、--
2、添加客服账号“changqing-ny”或"changqingkefu"进行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