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葡萄酒市场
葡萄酒种类
葡萄酒功效
葡萄酒做法
葡萄酒成分
葡萄酒吃法

葡萄市场分析报告产量面积双千万,夏黑阳

白癜风信息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233.html
作者:李小红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葡萄风味优美、营养丰富,除了鲜食以外,还可以酿造成葡萄酒,加工成葡萄干、葡萄汁、葡萄果醋等产品。由于其适应性强、见效快、经济效益高,近年来发展迅猛。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和消费国,葡萄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更是部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产业。为摸清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情况,提出葡萄产业发展建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企业调研、生产基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增速放缓,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持续增加,年达.7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产量大国;消费量持续增长,年消费量基本保持在万吨左右;价格波动与产量和季节性有较大关系;出口持续增长,保持贸易顺差。未来3~5年预计我国葡萄种植规模趋于稳定,产量持续增加,优质葡萄市场供应量将加大,消费持续增长,加工消费增长较快,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一、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状况分析1.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稳定在万亩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葡萄的种植面积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在45万亩的基础上缓慢发展;-年,葡萄产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之后略有回落;-年快速增长,年达到峰值,为.5万亩;-年趋于平稳,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图1-年全国葡萄种植面积2.产量持续增长,保持在万吨以上。近40年来,中国葡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年,我国葡萄产量90万吨以下;-年低速增长,到年末,总产量达.2万吨;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吨,达.6万吨;-年趋于平稳发展,年产量达.7万吨。图2-年全国葡萄总产量3.种植区域分布集中。我国葡萄主产区集中在新疆、陕西、河北和山东等历史优势种植区。年新疆、陕西、河北、云南和山东种植面积分别为.4、70.1、62.7、61.5和54.3万亩,占比分别为19.7%、6.4%、5.8%、5.7%和5.0%。5个省份种植面积达.9万亩,占总面积的42.6%。4.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夏黑和阳光玫瑰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葡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多样性更加丰富。鲜食品种中巨峰、红地球、玫瑰香等品种栽培面积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等品种及刺葡萄优良单系发展较快;夏黑无核和阳光玫瑰等巨峰系品种,火焰无核和克瑞森等无核品种因抗性强、口感好、品质优,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尤其是阳光玫瑰面积快速增加。(二)消费状况分析1.鲜食葡萄消费呈增长趋势。我国鲜食葡萄消费量逐年增长,年消费量万吨,-年均在万吨以上,年略有减少,为万吨。葡萄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图3-年中国鲜食葡萄消费量数据来源:2.消费模式多样化,电商带动线上消费。我国葡萄消费以鲜食为主,销售渠道以水果超市、商店、零售窗口为主,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和水果连锁店快速发展,丰富了葡萄购买渠道和选购方式。3.优质葡萄需求量与日俱增,优质、传统、一般品种价格差别较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消费者更加青睐优质、特色、品牌葡萄。水果批发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优质葡萄品种批发价高至每公斤40元左右,一般品种为16-20元,传统品种仅为6-10元,优质葡萄价格高且不愁销路。(三)进出口分析近5年来,我国鲜食葡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小幅波动,出口量和出口额显著增加,年进出口量小幅下降,但仍保持贸易顺差态势。智利、秘鲁和美国是我国鲜食葡萄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要出口国。年,从智利、秘鲁和美国3国进口的鲜食葡萄分别为11.8万吨、4.6万吨和1.1万吨,进口量合计占比75.3%;出口到泰国的鲜食葡萄在9万吨以上,出口量占比32.5%。进口单价每公斤2.5美元,同比增0.3%;出口单价每公斤2.5美元,同比降5.1%。(四)价格分析国内葡萄价格两极分化明显,不同地区、品种、上市月份价格差异显著。年葡萄市场售价高于年,大多数地区市场均价比上年每公斤高1.0元。据商务部统计,年全国葡萄市场平均批发价维持在每公斤8-14元。葡萄价格与上市时间密切相关,4月份葡萄价格上涨到每公斤11元,5月最高达14元。随着葡萄进入盛果期(6-10月)价格一路下滑,至10月底跌至谷底,每公斤8元,12月受节日消费影响略有翘尾回升。从-年葡萄价格变化趋势看,葡萄市场最高售价均出现在5月底6月初,此时南方早熟葡萄和北方温室促成葡萄尚未大量上市;最低售价出现在9月底至10月上旬,此时期是北方露地葡萄大面积成熟集中上市的时间。图4—年葡萄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五)成本收益分析。葡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化肥和农药开支。与农户相比,合作社还包括人工、农机和地租费用,因此合作社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年2-5月,通过对河南洛阳、许昌和商丘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种植户和合作社调研发现,农户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合作社具有规模生产优势,化肥和农药综合使用率较高,有机肥用量较多,果品品质较高,销售单价高于农户,综合看来合作社收益略高于农户。据来源:调研数据二、葡萄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一)种植面积增速放缓,产量持续增加。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在较高种植收益驱动下,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张。由于新品种引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葡萄种植效益逐年提高。特别是传统上不能种植葡萄的南方地区种植面积持续增加,预计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前提下,未来我国葡萄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加趋势。(二)消费持续增长,加工消费增长较快。随着饮食观念改变和购买能力提升,农村居民葡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加工消费将成为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有利于推动葡萄加工产品需求。为防控鲜果价格波动风险,稳定收益预期,企业致力于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加工产能。(三)鲜食葡萄进口量稳中有增,出口量继续增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鲜食葡萄进口仍将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葡萄品质提高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预计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四)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随着葡萄产量上升,供给量整体充足,价格上涨动力偏弱,生产经营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将持续增加,加上葡萄品质整体提升,预计价格将波动上涨。三、贫困地区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一)总体情况为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全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产业扶贫工作,在众多探索实践中,见效快、效益高的葡萄产业备受青睐,作为扶贫支柱产业,对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二)主要经验做法1.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河南宁陵县为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亩,辐射6个村委,户农户,带动户贫困户脱贫。合作社为果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产品销售等服务。2.推广葡萄家禽种养产业。河南省现代双飞农业生态园占地面积0亩,建有葡萄文化观光长廊米,温室大棚50个,安置贫困户就业多人,带动贫困户多户,其中多户已成功脱贫,形成了集科技示范、架下养殖家禽、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葡萄家禽种养产业。3.打造品牌旅游产业。葡萄产业已从种植产业向文化、休闲旅游发展,近年来各地均有以葡萄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如延怀河谷葡萄文化节江阴葡萄文化节,以葡萄产业为抓手带动乡村旅游新业态。(三)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案例一:河南省泌阳县典型案例河南省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是豫西的省级贫困村。年,焦竹园村引进优质设施葡萄等种植项目,以公司为龙头,带动农户,共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葡萄成功上市,产量吨,当年销售收入达余万元。焦竹园村发展特色产业以来,陆续带动了本村30户、周边余户贫困户脱贫。作为一个省级贫困村,焦竹园以葡萄采摘为主打,以葡萄节为平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走发展葡萄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找准了乡村脱贫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典型案例二:河南省宁陵县典型案例河南宁陵县是黄河故道地区较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余个,通过培训、指导、聘用等方式把农民培养成技术工人支付工资,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之以渔,扶贫先扶智,助力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四、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一)主要问题1.主栽品种结构单一。近10年来,国内育成葡萄新品种余个,但大面积推广不多。生产主栽品种以国外育成品种为主,鲜食品种多以巨峰和红地球、夏黑以及阳光玫瑰为主;酿酒葡萄生产中,以赤霞珠为主,主栽品种结构单一。2.精深加工技术落后。我国品牌葡萄酒香气较弱,缺少产区典型风格,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葡萄综合利用不够,精深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规模化加工企业少。3.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国葡萄产业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挥作用小,对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二)风险分析1.春季异常天气风险。葡萄春季花期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等异常天气对葡萄上市时间、规格、产量、病害等均有直接影响,是影响葡萄市场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2.价格波动风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葡萄种植面积增幅可能大于预期,供给量大幅增加。但消费增长较为滞后,加上葡萄产销对接不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较大。3.国际贸易风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对中国果品准入政策变化,是影响葡萄国际贸易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五、政策措施建议(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果品品质。推广种植早熟、晚熟葡萄品种,调整优化葡萄品种结构,不断提高葡萄品质。(二)发挥合作社组织力量,强化市场调节手段。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快捷的交流和培训服务,制定行业规范,发挥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市场调节手段。(三)引导鼓励精准助力,强化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和资金帮扶力度,助力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葡萄产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ehq.com/fqzzd/1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