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肺气肿治疗
预后保养
肺气肿预防
肺气肿病因
肺气肿治疗
预后保养
肺气肿预防

心肺物理治疗基于循证的实践能力

面对不同疾病、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心肺物理治疗师进行治疗设定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并充满风险的。在上期“心肺物理治疗师如何建立临床思维能力”中,已提出循证物理治疗实践的概念。在循证物理治疗实践的基础上设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大幅度降低治疗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

循证物理治疗实践的关键在于“开放而全面的临床决策”和将“最佳可用证据与临床判断”和患者个体化信息相结合,笔者将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说明。

1.根据循证设立治疗流程

1.1治疗处方的制定需遵循标准化流程

进行相应病种的康复介入前,应首先检索该病种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这样可以帮助治疗师明确介入风险和介入时机。如下文“物理治疗在心衰患者中的实践指南”中,将介入指征分为了绿、黄、红三个区间,这种区间划分形式常在近年内各指南中使用,重症康复指南中也有相关体现。治疗前参照患者标准的干预指征和临床路径图,进行治疗处方的科学制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1.2治疗处方的制定不能千篇一律

心肺物理治疗的服务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急重症、围术期、慢病甚至肿瘤。不同疾病、不同个体的康复条件和诉求差异较大,不能“千人一方”,不然轻则导致治疗无效,重则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病期拖延、甚至死亡。成人与儿童由于生理与认知能力不同,治疗方式需区别对待;老年患者因为退行性改变、共病较多,也不能简单按成人的方式进行规划。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设定应体现差异性,需在循证依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定。例如,下图为ICU早期离床活动安全性与执行方案,根据循证不难发现,ICU患者执行离床活动时,不同状态下的相关安全程度与之前心衰患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ehq.com/fqzzd/1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