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医患关系沟通典范通信第封(类风湿关节炎)
尊敬的刘湘源主任:您好!
我是您的患者,您是我心中最值得敬重的好大夫。能遇上你这样执着、认真和负责的好大夫是我的幸运!
记得我是年出现手指、脚指肿痛到北医三院看骨科,骨科大夫说我是老年退行性关节病,我也未重视,到年4月疼痛加重,朋友建议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第一次是赵金霞大夫看的,她说我的各项指标都很高(ESR40mm/h,RHFU/L,CCPU/ml),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赵大夫是个认真负责的大夫,基于我是过敏体质,她说:下次让我们主任给你看看吧。就这样,我有幸认识了您。当您也确诊我得这病后,我几乎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人称这是“不死的癌症”,我怕以后痛不欲生,怕死得难看。我清晰记得,您冷静和蔼地说:“病不可怕,过敏也不怕,有那么多种药试着来,总有一种药适合你,所谓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病不能治愈,但能控制的”。您在精神上安慰鼓励了我,使我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您在治疗上认真负责,非常耐心听取了我的病情叙述——我小时候得过肺结核,体质弱,对许多食物和药物都过敏,又有萎缩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和哮喘等多种疾病。您根据我的体质状况,不厌其烦地给我试用各种抗类风湿药,有的药服用三天或一星期,我就胃痛、腹泻、出虚汗,身上发痒,起红包,后又改用往鼻子喷的药,结果整个面部肿起来了,还有麻木。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知道我老俩口早起排队不容易,有时掛不上号,您就给加号,您的门诊毎次限号20个病人,您都要看到30~40人,为了病人,您连中午饭都吃不上,这在患者中有口皆碑,您除了精湛的医术,还有高尚的医德,视患者为亲人,这点实属难得!我都不能承受您所选择的副作用最小的药,这种情况下,您果断地作出决定,从年5月19号开始,我开始打生物制剂——益赛普。我知道,得过结核病的病人一般是不敢用这种药的,为了控制病的发作,你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与您精湛的医术是分不开的。在使用过程中,您密切地观察,并根据情况随时改变用量,从一星期二针,一星期一针,到二星期一针,经过约两个月的精心治疗后,血沉降低到23mm/h,正常了,病情控制住了。
我患肺气肿,经常咳喘,北京的环境对我的类风湿治疗很不利,在孩子们的劝说下,我于9月2日离开北京来到美国硅谷,没想到到美国之后,就医很困难,预约类风湿专科大夫要等2~3个月,开始没重视,停用了药物,结果病又复发了,看了急诊,做个化验,结果是:血沉73mm/h,类风湿因子mg/L,这次发作比刚得的时候更严重,每次脱衣和穿衣就像上刑场一样,吃饭拿不了筷子,所有关节都疼痛难忍,膝关节肿得蹲不下来,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能力。我想打电话求助您,家人说“你已离开了大夫,隔空开药,大夫肯吗?”。众所周知,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看急诊也是稍作处理,我也付不起这昂贵的药费,我试着拨通了您的电话叙述病情,您听后说:马上打生物制剂——益赛普,医院取药吧。第三天就由朋友带给我,及时得到了治疗,控制了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来预约到了美国大夫,得到了后续的治疗。刘主任,您这种不怕担责任,急病人所急,示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医德,我当时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今天借助这个平台再次说声:谢谢!
从年到现在已经6年了,我一直不在北京,其中因换大夫、换新药,病情有所反复,另外,我的体质如按美国人的用量可能承受不了,我又多次通过电子邮件求助您,您每次都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地回复我,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用法,我相信您己到了依赖的地步,我内心真有些过意不去,占据了您许多宝贵时间。
您和您科室创办的“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