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酒狼团队编
南风
年,全国规上葡萄酒生产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21.37万千升,同比下降22.12%;不足高点的六分之一。销售收入79.04亿元,同比下降12.44%;实现利润3.40亿元,同比下降9.88%。
年,全国葡萄酒行业完成酿酒总产量30万千升,同比增长3.4%;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4.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8%。
从年的全面下降,到年的个位数增长,公布的数据似乎在印证着葡萄酒行业的复苏。按照中国酒业协会的说法,“对于葡萄酒行业而言,年度虽有挑战但总体保持乐观。”
但真的可以保持乐观吗?年,随着多家葡萄酒上市企业公布半年报,较之以往更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市场中弥漫。在年就已经喊出“退无可退”的葡萄酒,到年,好像又开始向后退。
1
上半年!
亏损、亏损、亏损
近日,威龙股份、ST通葡、莫高股份和中信尼雅均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除了威龙股份上半年扭亏为盈,其余三家都预计亏损……
威龙股份预计年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万元到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ST通葡预计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为亏损,预计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万元到-万元。
莫高股份预计公司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万元到-万元。
中信尼雅预计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万元至万元,上年同期盈利.4万元。
需要大家注意到的是,在上半年“扭亏为盈”的威龙股份也并非是仰仗营收、净利润的增长达成。按照威龙股份的说法,公司管理团队通过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有效降低营业成本和费用,从而实现了扭亏为盈。
2
经济“弱复苏”的上半年
带不动葡萄酒!
仔细梳理ST通葡、莫高股份和中信尼雅上半年业绩预告可知,“他们”都将业绩欠佳的原因归咎于“大环境不好。”
众所周知,从年以来,国内葡萄酒行业就没有“好过”。即便是强如张裕,也在这一年遭遇了“滑铁卢”。年,葡萄酒龙头张裕A(.SZ)交出24年来最糟糕的成绩单。
当时,在疫情笼罩之下的国内市场,葡萄酒的业绩表现不佳尚能被市场理解。毕竟,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的消费群体有限,又缺乏具备强大号召力的大品牌。
但是,随着疫情影响的消散,葡萄酒的“一退再退”就显得格外刺眼。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疫情只是“催化剂”。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发生疫情,葡萄酒也会遭遇“低谷期”。一是国内葡萄酒企业力推的高端化始终没有成功;二是国内葡萄酒品牌向年轻人靠拢的速度极为有限。
一手高端化、一手年轻化!但从市场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至今为止,国内葡萄酒企业并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或者说,仍处于“尝试阶段”“初级阶段”。但市场却在加速变化,本身具备更多优势的白酒、啤酒,在竞争中不断挤占葡萄酒的市场份额。
年,葡萄酒市场加剧萎缩的情况更加明显,叠加国内消费低迷,大量葡萄酒企业纵然很努力,也只能深陷亏损状态“难以自拔”。
到年,预期中的经济复苏来了,但却是“弱复苏”,完全没有能力带动葡萄酒行业“向好而行”。
3
葡萄酒继续“熬”!下半年
与年、年、年的乐观不同,年以来,葡萄酒市场上再也没有传出“触底反弹”的观点。毕竟,“胜利口号”喊一次两次还有人会响应,但在次次都落空后,连喊的人都会没有“底气”。
目前,“降本增效”逐渐成为葡萄酒企业维持盈利的重要手段。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整个市场低迷、竞争加剧,除提升销量外,降本增效已经成为打开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
在年上半年,威龙股份正是因为做好了“降本增效”才能扭亏为盈。唯一的问题是,“降本增效”并非长远之计。
按照目前市场的发展势头看,葡萄酒企业必须在高端化、年轻化战役中取得一场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高端化不适合当前的葡萄酒,理性消费下的消费升级已经很明显,纵然是白酒也在向大众价位带布局。所以,葡萄酒最好将更多的精力、资源放到年轻人身上,他们既是现在,更是未来。
年下半年,葡萄酒市场难有“繁荣”。但只要做好品牌年轻化,依然有望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找到稳定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