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说什么某某民庄有着得天独厚的风土,或者是在品酒的时候呢,听到别人说这杯酒反映着什么样的风土,那葡萄酒的风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是别的国家的人不能理解风土这个词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它是源自法国的一个法语Tara,在英语里面是找不到合适的翻译的。但是在咱们中国,用风土这两个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来翻译和解释葡萄酒的Tara是非常贴切的。我们来看看中文的风土有哪几个含义。
首先咱们可以排除掉第三个字面的含义,被风吹起的尘土,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两个解释,一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二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所以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可以总结成风土是天、地、人这三者关系之间的产物。
理解了这一点,就非常容易理解葡萄酒的风土是怎么回事了。其实就是指一款葡萄酒天、地、人这三者的影响而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天就是指生产这款葡萄酒的当地的天气、气候、降雨、温度、光照等,地就是指葡萄园的土壤、地势、地貌、海拔、纬度等,人就是指酿造葡萄酒的这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酿造传统。
那我们在聊葡萄酒的时候,为什么要老是提风土这个词?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葡萄酒是一种很神奇的物质,它是所有农产品当中最能展现风土的代表。打个比方,比如说天气暖和的地方,葡萄酒拥有较高的糖度和酒精度,但是却拥有较低的酸度。其次从地势上来讲,葡萄园所处的海拔越高就说明昼夜温差越大,葡萄的成熟期就越慢,而且积累的风味物质就更多,但同时也会导致葡萄酒的酸度比较高,而朝南的山坡有更好的光照条件,果实的成熟度就比较好,也就直接影响着酿出来的酒的酸度,酒精度以及丹磷的含量。
最后就是当地的人的种植习惯和酿酒。风俗,比如说葡萄园的种植和管理方式,采摘方式,以及酿造和熟成葡萄酒所用的容器等各方面的东西,最后都通通会有酿出来的葡萄酒来呈现。
所以只要我们弄清楚了风土和葡萄酒对应的这种关系,就可以通过风土去判断一款葡萄酒的风格,也可以通过一款葡萄酒的风格呢来推测形成他的风土因素。用咱们中国人另一句老话来描述,你可能更容易理解,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一方风土当然就采一方酒了。
其实在酒圈的大佬有很多都是风土的推崇者,他们相信风土是所有伟大葡萄酒的基础。一款不能反映当地风土的葡萄酒它就是一款没有灵魂的酒,就好像是在说“一个不会吃辣不会说普通话的四川人不是一个典型的四川人”一样。
最后揭秘一个盲品葡萄酒的背后逻辑,你们看到的那些高手呢?通过品尝葡萄酒的一些风格来判断出他产自哪里?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高手对葡萄酒的各个产区的风土以及葡萄酒的风格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了如指掌,所以想要成为盲品的高手,拥有扎实的这种人文地理的知识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句话会不会劝退很多葡萄酒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