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顺英,虽年逾耳顺,却有股逼人英气。与之交谈,退休十余年,尤重健康,为此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累月经年,持之以恒。问她:何能十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答曰:坚持锻炼,保持健康,既为自己,也为家庭,锻炼受益,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富有坚持的毅力。
陈顺英告诉我,初中毕业即走向社会,在企业从事车工、仓库保管员等工作。工作期间曾患肺气肿,每年住院就达三、四次,每次住院少则数日,多则数十日,不但做不成事,而且饱受病痛折磨。退休之后习练太极,又习练健身气功,坚持锻炼的结果是肺气肿未再复发。
年,陈顺英开始习练太极,以杨式廿四式太极拳为主,兼及其他。年又跟随仇学梅习练健身气功,包括八段锦、十二法、大舞、易筋经、六字诀等。随着习练的深入,肺气肿症状逐渐减轻,让她真切感受到习练之益,于是信心倍增,毅力更强,从不间断习练。
我问她习练感受若何?她答:感受一,身体舒服、轻松,没有从前的赘重之感;感受二,情绪改善,心情愉快,不再为身体不适忧心忡忡;感受三,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显得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更加年轻,也更加自信;医院,还能健康,何乐不为。
陈顺英取出各种获奖证书,我才知道,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以来,她还曾多次参赛,并获得不少奖章与证书,令她感到自豪。我看到这些获奖证书中,既有市级赛获奖证书,如获第八届市运会大舞集体二等奖,也有省级赛获奖证书,如年获省八段锦比赛优秀奖证书。
陈顺英是三湾站点负责人之一,我问她为何要组队建站?她答:既然太极与健身气功这么好,自己习练受益,为何不将这么好的健身方式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受益呢,所以从年便积极组队建站,最初仅数人参与习练,时至今日,虽分出一拨人,仍有卅余习练者。
我问她是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她说:日常管理,她与熊玉林一道负责,新功法由高宏负责教练,她与熊玉林、吴文琴等予以协助;每日她与熊玉林带领大家共同习练,没有特殊情况,她每日必到场;即使有特殊情况,她与熊玉林两人也必有一人到场,带领大家一道习练。
我问她带队伍是否遇到困难?她说:困难肯定有,譬如遇到内耗怎么办,遇到有些人习练悟性不高怎么办,这些困难摆在面前,就得设法解决,譬如这支队伍年龄偏大,以退休人员为主,习练过程中就得耐住性子,三番五回细心指导,只有将心比心,最终才能拢住人心。
她告诉我,这支队伍中有四人患过癌症,蒋华全患过胃癌,张庆美与黄达仁患过乳腺癌,吴文琴患过肺癌,经过治疗与锻炼,现在情况都有好转。吴文琴得知患癌后,一度很绝望,她与熊玉林商量,号召队员为其募捐,并将募得的八千元送到吴文琴手中,令其十分感动。
因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且着意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因此大家共同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的同时,感受到了温暖,因此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除了平时习练,凡遇各种展示与赛事,都踊跃参与,并力争能够获得奖项,为自己和这支队伍争光添彩。
我问她是否得到社区支持?她说:这支队伍即以三湾社区命名,社区有活动,只要通知参加,则积极参加,譬如今年元宵节,社区要求出一个节目,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陈顺英认为,要得到社区支持,得搞好与社区关系,凡社区有需要,就全力配合,终能赢得社区支持。
与陈顺英交谈中,有人告诉我,她丈夫目前正住院,我问何故?她说:她丈夫退休后,因患糖尿病致尿毒症,医院透析,近又不慎跌倒,腿部骨折,医院,她侍候数日,为不中断带队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雇了护工帮助照顾,习练之余,医院去服侍。
我问她何以这么认真对待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她说:女儿与女婿在外地工作,丈夫患病,家中一切全靠自己,若不加强锻炼,一旦病倒,这个家怎么办?所以,既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必须排除各种困难持之以恒习练太极与健身气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才有保障。
我忽然想起宋代诗人陆游《独坐闲咏》中的诗句:“残年所幸身犹健,闲事惟求耳不闻”。残年即晚年,人到年高,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不闻闲事,惟重健康,在我眼中,陈顺英即如此,因为在她看来,健康即是责任,也是财富,既然如此,何不倾力以求呢,她做得挺对。
田大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