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图为深夜工作的张桂梅。 华坪县委宣传部供图
乍暖还寒,山路迢迢。2月6日到16日间,张桂梅拖着病躯,家访了山区个学生家庭,这是她连续第十三年的寒假家访。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张桂梅本色不变。作为云南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大年三十,她在福利院陪孩子们度过除夕,还亲手做了炸蘑菇和熘豆腐;大年初一,她认真巡查女子高中校园各个角落……
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创举——
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沿着县城边的狮山南巷往坡上走,是张桂梅曾工作过的华坪民族中学,女子高中就在旁边。红黄色调的大铁门上,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红布标语。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高中,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女高成立前,华坪县中考升学率还不到50%,年达到90%以上,全县高考升学率多年在丽江保持第一;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多,现在读高中的越来越多。
华坪女子高中,就是一所因抵抗贫困而生的学校。
年丈夫去世后,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面对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的学生,大山里的贫困超出了她的想象。有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学生只吃饭不吃菜,有的头天晚上把大米放进暖水瓶做早点。班上男生多女生少,“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们的教育水平,将至少改变三代人!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改变她们的命运和家庭贫困。
但贫困地区办免费高中,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
可张桂梅不这么想,为了改变这片贫困的土地,她毅然踏上募捐之路。5年间,她被人放狗咬,被吐口水骂是骗子,一次太累还坐在机关大门口睡着了。姐姐心疼,骂她:这是人干的事吗?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却说:“直面贫困,张老师最懂山里人的渴盼,她是大山的女儿。”
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她女子高中的梦在北京传开。随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万元,帮助张老师办校。从此,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一直由县教育局负责。女高学生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全免。张桂梅说,女高不是普通学校,是贫困家庭未来的希望。
年,华坪女高建设完成,学校有了食堂、宿舍和塑胶运动场,在校生达多人。连续多年,华坪女高不仅一本上线率保持在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也位居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把个大山女孩送进大学。
奇迹——
红色教育让“丑小鸭变天鹅”
年,首届名学生招进来了,学校却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华坪女子高中只有一栋教学楼,连围墙和厕所都没有,学生吃饭要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几间教室,是老师们的宿舍,睡的是大通铺。没多久,17名教师就走了9个。
张红琼是女子高中的资深老师,受张桂梅一次演讲感召,年建校时她坐17个小时大巴车来投奔张桂梅。张红琼也曾打过退堂鼓,但当她拿着辞职申请忐忑地来到张桂梅办公室门口,看见张桂梅正在吃药,心里实在不忍。她说:“我是自愿来的,是党员,这时候不能一走了之。”
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个是共产党员。打小就读《红岩》的张桂梅,一下子找到了精神支点和工作抓手。她让人在教学楼二楼画了一面党旗,举起右手咬牙宣誓:人在,教育扶贫的阵地就在!
十多年来,女高每周“五个一”教育:党员戴党徽上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理论学习,合唱革命歌曲,看红色影片。
看看华坪女子高中的“速度和激情”吧。女生们5点半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从下课铃响起,到跑进食堂排队、打饭再吃完,10分钟内完成。
女高不只有严苛的纪律和领先的升学率。这里的老师,像姐姐哥哥一样关心学生。这里的学生抗压能力强,还特自信。
在北京“时代楷模”发布现场,毕业生们在荧幕上一个一个向她汇报:“我现在是医生,我现在是警察……”张桂梅忍不住举起手掩面而泣:“她们一个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丑小鸭变天鹅了。”
精神——
“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年12月30日下午,云南省委在昆明举行张桂梅先进事迹报告会。当晚张桂梅就赶回了华坪,11点多到,她下车就去办公室了。
张桂梅身患心脏病、肺气肿等23种疾病,医院抢救才活过来。她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是攥紧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点,她都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
张桂梅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至今和学生一起住在女生宿舍里。她的钱都去哪儿了?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一次性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昆明市总工会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万余元,捐献给了山区孩子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说起为啥想要办学校,张桂梅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中年丧夫,自己随后又重病缠身,在张桂梅最艰难的时候,是华坪这片热土接纳了她,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张桂梅告诉记者,山里的学生太穷了太苦了,自己想帮帮他们。县政协委员们向她鞠躬、县妇代会上给她捐款治病……回首往事,张桂梅感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荣誉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为啥还比正常人苦得起?”张桂梅解释说,“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你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人生老病死都正常,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回答记者有关粮食安全的提问时指出,要努力种植粮食,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具体提高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是,确保一季能够亩产0斤,两季能够亩产1吨粮。
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唐仁健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亿斤,创造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唐仁健说。
唐仁健指出,确实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未来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消费的升级,粮食需求还会有刚性增长。同时,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唐仁健介绍,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下一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尤其是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此外,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同时,还要建立“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两辅”的机制保障:
“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
“辅之以义”就是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明确下一步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以前主要强调的是省长负责制。通过这些努力来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能够保持稳定,有条件的还要不断提高。”唐仁健解释道。
唐仁健表示,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下一步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继续做深、做细、做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