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刷抖音的时候刷到一条这样的视频
想起在有机化学的课上也学到过,于是又查阅了一下黄鸣龙的事迹
人物简介
黄鸣龙(年7月3日-年7月1日),有机化学家,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7月1日逝世。
黄鸣龙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生轨迹
.7.3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就读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
-瑞士苏黎世大学学生
-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
-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化验室主任
卫生署技正与化学科主任
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
-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药科教授、主任
-德国维次堡大学化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访问教授
-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研究
-美国默克药厂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
当选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
国际《四面体》杂志名誉顾问编辑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化学会理事
国家科委计划生育专业组副组长
曾当选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7.1逝世于上海
《甾体激素的合成和甾体反应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成就
黄鸣龙还原反应
年在美国从事凯西纳-华尔夫还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国际上称之为黄鸣龙还原法。黄鸣龙还原法是数千个有机化学人名反应中以中国人命名的唯一一个反应(准确的说是1/3个反应)!它的基础是Wolff-Kishner还原法,黄鸣龙在其反应条件上进行了改良,先将醛、酮、氢氧化钠、肼的水溶液和一个高沸点的水溶性溶剂(如二甘醇、三甘醇)一起加热,使醛、酮变成腙,再蒸出过量的水和未反应的肼,待达到腙的分解温度(约摄氏度时继续回流3-4个小时至反应完成)这样可以不使用wolff-kishner法中的无水肼,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而且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可达90%)。
以下内容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