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享有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以及使地球宜居的气候,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动员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湖北石首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风光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石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石首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开展“关爱三菱湖清除外来物种刻不容缓”活动。
活动现场,“湿地保护绿色生态”主题展览将湿地公园中的灵动身影用鲜活方式予以展现。
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项目首席专家雷刚为湿地公园技术人员开展入侵生物防治培训。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到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繁殖和扩散,将最终影响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
6月2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粉色的福寿螺卵附着于凤眼蓝(水葫芦)上,当两个极度猖獗的物种形成互为支撑,生态系统健康的厄运在所难免。
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清除福寿螺卵
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打捞水葫芦
当天,三菱湖国家湿地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打捞水葫芦、清除福寿螺卵,开展水面外来入侵物种清理工作,还三菱湖水以原真和自然。
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原真性,湖北石首三菱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多措并举开展入侵物种防治工作,通过人工防除、机械去除、替代控制、生物防治等手段,综合控制凤眼蓝、福寿螺、粉绿狐尾藻、一年蓬等入侵生物。
石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廖新平表示,世界环境日是开展湿地科学恢复和公众宣传的有效契机,我们要将科普和防控课堂搬进学校和社区,以生动故事传递"共爱、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凝聚“湿地是我家”的共识。
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通过管控防治,实现湿地合理修复与利用,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桃花山下,云涌水动百鸟齐飞,三菱湖水养育着石首儿女,也滋养这里丰富的湿地生命。
外来入侵物种是怎么来的?
一是自然入侵: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自然迁移,造成生物危害。如紫茎泽兰,薇甘菊,以及美洲斑蝇都是靠自然因素传入中国的。
二是人为引进:分为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
有意引进:包括出于观赏、药用、饲料等目的的引种,出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等目的的引种。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有害生物,如福寿螺、水葫芦等。
无意引进:这种引进虽是人为的,但其主观上并无引进意图,而是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客无意间被引入的。如松材线虫,就是由进口设备的木制包装箱带进来的。此外,入境旅客带的水果、肉类、甚至鞋底,也会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
入侵物种凤眼蓝(水葫芦)
外来物种入侵为何危险?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数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危险?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也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及特有生态系统的最后避难所。外来物种对区域的入侵,不仅会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当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影响遗传多样性,还可能摧毁原生的生态系统,威胁到区域内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群的安全。
主要表现为几方面:一是削弱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会对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单一化或退化,破坏生态平衡。
二是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入侵的外来物种多数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例如,褐家鼠等外来动物通常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豚草等外来植物的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鼻炎和皮炎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并发肺气肿、心脏病乃至死亡。
三是使食物网络结构崩溃,导致生物灭绝。由于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外来物种繁殖的自然天敌或其他因素,其引入后往往会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退化、多样性锐减甚至灭绝。
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
空心莲子草,原产地南美洲,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
一年蓬,菊科,原产北美洲,现广布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年在澳门发现。
豚草,分布于北美洲,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马缨丹,马鞭草科,原产热带美洲,现已成为全球泛热带有害植物。明末由西班牙人引入台湾,由于花比较美丽而被广泛栽培引种,后逃逸。
大薸,天南星科,原产巴西,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据《本草纲目》记载,大约明末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目前黄河以南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可以露地越冬。
水盾草,莼菜科,原产美国与巴西,年在浙江首次发现。
凤眼莲,原产巴西东北部,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在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栽培,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大量逸生,堵塞河道,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