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中医的行医笔记,我没有更改一个字。
首先介绍我的这位病人,现在还健在,80岁,记得是年10月分左右的时候,那时,他咳嗽有半月有余,我诊断为外感引邪气入里传变为肺热咳嗽,到我看到病人的时候,他吃了西药无效,此时已经阴液大伤,肺热还有,我当时局限于条件给他开了几种中成药,就秋梨润肺膏合肺宁颗粒,病人服用后,慢慢的就恢复了,前后大概经历了一个月有余。
年底这位病人陆续又咳嗽,兼有大便不通,当时病人在乡村医生,这个乡村医生是西医,依据病人家属的话来说,那是本地相当的有技术,当时病人家属给我解释的时候就说的是吃了西药好多了,打了点滴大便通泰了,我也觉得可以,可是没有等几天家属就向我反应,病人咳嗽没有好些,大便只要不打点滴就不通,因为我是搞中医出生的,所以从不问他们西医用的是啥子药,但是我心里明白,无非是是大黄,这些含有蒽醌类,或者带有刺激性促进肠加速蠕动的药物如芒硝等等的提取物。
我心里明白这病机是人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就是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肺部的热循经而下传到大肠,故而大便秘结。我处方,无非就是根据症状,清肺润肺,理气止咳,润肠通便,降浊化痰,大概药物如下,黄芩,枇杷叶,桔梗,茯苓,枳实,苏子,杏仁,紫苏叶,防风,火麻仁,生地,白芍,浙贝母,玄参,麦冬,木香,桑白皮,紫苑,冬花,少加了些当归,肉苁蓉,一则扶阳养血,二则润肠通便,以防止大量的养阴清热药物损伤阳气。我开了两副药,一副病人吃三天。
这里我转移一下话题,中国现在的药材急剧缺乏,我不希望病人用煎药机,大量药材只煎煮一次,浪费了好多药材,我很是心痛,但是也没有能力去阻止,只能从我自己做起,凡是我的病人,我的观点一副药至少要提取三次,一次吃一天,就服用三天,方子我记得不是很全了,但是主方是以清气化痰丸,增液汤,麻子仁丸合济川煎四个经典汤头加减化裁而成,用清气化痰丸,清理肺部热邪化痰,并加上紫苏叶防风解外表之寒,紫苏叶有防止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这个作用在中医学本科教材中药学上的病理研究上提到过,大部分人,包括很多名医,都只认为紫苏叶就只有解表,行气宽中止呕,解鱼和螃蟹中毒,我看过的很多心得体会的老师都没有提及这个,就是紫苏叶的防止支气管痉挛作用,用中医术语解释可以称呼为止咳,我个人认为可以把紫苏叶的止咳功效写进中医功效里。
言归正传,我用药第二天中午病人即刻大便通泰,2剂过后康复。虽然病人康复了,我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问病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主要当时我忙于各种考试,也没有重视,再次几个月后病人情况突然急剧加重,我猜注意到病人有几十年吸烟历史,居住环境一点都不透风,居然咳嗽加重期也独自在家里吸烟,我以前也建议病人多服用几副中药或长期调理一下肺功能,病人好了过后就好了胳膊忘了痛,拒绝继续服用中药调理,这次病人来势剧烈,胸闷,短气,动则加剧,正缝我在外地考试,无暇顾及,病人在家里撑了几天,估计坚持不住了,住进了我医院,医院里医生用尽了各种办法怕排胸片,各种抽血化验,抗感染,化痰,雾化,吸氧,西医采用各种办法用西医的属于解释就是二氧化碳分压过高,氧气携带不足,肺部功能纤维化,肺泡有大量死亡,无法进行氧气交换,无法修复,还有肺角有点积液,肺部阴影区有感染,医院住了17天,医院把病人家属召集到,交代没有办法只能回去保养,呼吸困难只有带氧气,只开了一个抗感染的药物,其他无能为力,就是等到死亡,医院给的答案就是只有几个月存活率,西医只讲存活率,准确的说病人出院时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已经不能独立行走,需要扶持,饮食只有两三口饭,呼多吸少,痰白中黄粘稠起泡,我上门去开的方子,我把了他的脉,三部脉洪大数,尺部稍弱,舌淡,苔焦黑带黄,厚腻甚至腐烂苔,这个舌苔是兼夹了太多病症里面,舌淡,说明病人是虚症,至少包括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根据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我判断为气血两虚,舌苔厚腻,带腐烂说明病人,食积,痰饮严重,焦黑带黄苔,说明病人肺中痰涎热盛之极,病人自叙述,晨起出一口长气,这口长气就是中医我诊断的呼多吸少,脉洪大数,我查过相关古书记载肺气肿,肺气壅盛鼓舞血脉妄行故而脉洪大,但是其本质是脉虚弱,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讲这时的病人,肺肾两虚其本质是脉虚弱,由于本虚标实,肺气和痰浊壅盛掩盖了肺肾气机的虚弱之象,故而我处方人参蛤蚧散,加清气化痰丸加六君子化裁而来,处方如下,人参15,蛤蚧2对,炒白术20,茯苓30炙甘草15,佩兰15.藿香15,焦三仙各20,莱菔子20,苏子30,黄芩20,桔梗15,杏仁15紫苑15,瓜蒌30.浙贝母30百合20,桑白皮30泽泻15,葶苈子20.海浮石30.法半夏15,陈皮15,生地20麦冬20五味子15,黄芪40.丹参40,当归15.沉香15,补骨脂15金银花30连翘20.,我用六君子加三仙加佩兰藿香把脾胃给他打开,用清气化痰丸加上海浮石,葶苈子,浙贝母瓜蒌,苏子莱菔子把他的老痰,顽痰给他化掉,医院他用了各种激素都没有化掉他的老痰,顽痰,另外枳实和瓜蒌,苏子。莱菔子都可以降气,而且降气力量还比较大,把他胸闷的情况给他解决。辅助滋阴清热的生地,百合,麦冬,无形之中套上了生脉散,补气养阴以固本,这里我要给大家总结一个知识点,肺气肿以痰浊重,肺气壅盛降气为主,宣发肺气为辅,而外感干咳无痰的病人恰恰相反,以宣发为主,重剂的宣发药配合滋阴药,病人的痰就咳的出来,再以降气为辅,所以在这里我只用了桔梗宣发肺气,这样一升一降,病人气机通畅,病人的胸腔积液这里可以考虑为脾肾气化不足,津液输布失衡,肺部为通调水道之上源,脾传送给肺的津液,由于肺部功能失调,而停留下来,所以用上茯苓和泽泻来化水湿,病人呼多吸少用人参蛤蚧散主之,沉香,补骨脂来协助温肾纳气,丹参用在这里是肺部疾病进一步发展会累及心衰,形成肺心病,重用丹参,改善心肺的微循环,就是西医的增加血液流量,增加阳气携带,配合人参,黄芪,炙甘草来补心气和肺气,加上少量的当归来配合黄芪组成当归补血汤,这个补血是兼证,所以当归量宜小,这些都是固本,加上病人还是有西医认为的感染,中医认为的毒气,加上重用银翘来搞定。纵观全方药物之多,总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思路是,治本补益,心,脾,肺肾之气,又重在补肺肾之气,纳气为主兼顾扶持肾阳,养肺阴为主,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等治疗这些本虚的症状,清肺热,清热解毒,宽胸降气化痰为主,这些是标实。这样标本兼顾,病人2剂,明显好转。4剂栓愈。当时正值春末,顺应了时间,我喊病人再服几剂,病人任然不听劝告,不吃药,我的思路是夏夜正是哮喘,老慢支,这些冬季常发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寒论上说过,病人发作时不要去治疗,等病情发作后再去治疗,邪气当令,正气不足,治疗的效果都不好,要等疾病不发作时间,再行治疗,往往事半功倍,就有了现在的冬病夏治的说法,正所谓正气胜,邪气不可干焉,也是一个道理,正气很足的人,往往抵抗力是惊人的,大部分人都生病了,他却不会生病,后续,我这个病人现在任然健在,但是他的性格,不停医生劝告,也不会活多长时间,因为他违背了人世间的自然养生规律,比如肺部疾病的病人绝对不能吸烟,合理的遵循四时规律来调节身体,那样才能长寿。中药只能治病不能救命,人生老病死是世间的自然规律,遵循者则长寿,逆天而行则必死。时正尧心得体会,年10月30日晚8点。不足之处望大家纠正。谢谢。
作者:时正尧四川眉山市东坡区
简介:
我先介绍我的家庭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家庭住址是四川眉州以东8公里叫白蜡沟的一个小地方,爷爷是国民党党员,保长,祖上是地主,到我爷爷那辈稍微有点衰落,不过也是富农,我田,旱地,山林各几十亩,长年等等,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爷爷受到的教育非常好,爷爷师从一位叫郭青松的道医,这位郭道医不管风水,阴阳五行,占卜八卦,医技在我本地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当中,无人不知晓,我爷爷主要学的是风水和阴阳五行,会少量的外科疾病,包括白降丹,我爷爷师傅的验方,大部分已经失传,因为爷爷在解放后受到迫害,从此不让我父亲行医,不过家里很多道医书籍无时无刻都感染了父亲和我,父亲擅长看风水,我受的教育不一样则选择的看医书,现在家里还保存很多手抄本道家书籍,我年出生,受家庭环境影响,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了眉山市重点高中眉山一中,由于从小家庭原因,吃不饱的年代,身体体质差,学校里高强度的学习,紧张的学医环境,最终因为疾病原因于两年后休学了,之后我的大学梦破裂了,我不甘心又去读了两年中医专业的中专,短短的两年时间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最后走向社会,当时的中医学徒待遇是很低的,为了生活,最终放弃了中医,那是年的时候,在后面的十年时间里,虽然干着其它行业,心里却一直想着中医,期间我就自考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大专,当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又回到了中医,慢慢的在药房做起,积累经验,在年考取了执业中药师,在年刚考了助理中医师,以后还想考本科中医学,因为学医是一辈子,不是一段时间,经验靠积累,靠摸索。
我在眉山同仁堂中医馆上班,当执业中药师,其中这些年也学到不少临床知识。
向奋斗在一线的中医致敬!
秋梨膏,养肺圣品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