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治疗急性左肺上叶肺炎
岳某,男,67岁,年7月3日初诊。
患者恶寒发热5天,伴头痛、咳嗽、吐黄痰,体温39.5℃。前医按温病论治予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荆芥、芦根、黄芩、前胡、枇杷叶等)2剂,热不退。
经X线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肺炎。
又用银翘散加减2剂,汗出而热仍不退。又与麻杏石甘汤加减1剂,汗大出而热更高,体温41.1℃。
胡希恕会诊见:汗出,烦躁不宁,时有谵语,咳嗽吐黄痰,腹胀,大便5日未行。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阳明里实证。
处方:。
大黄12克(后下),厚朴18克,枳实四12克,芒硝15克(分冲)。
上药服1剂,大便通4次,热退身凉。
余咳嗽吐黄痰,继与:
。
服3剂而愈。
按:
近几十年流行“中西医结合”诊治,多以西医诊断:肺炎(风温肺热),就治以发散风热、宣肺清热,辛凉发汗。此大便已5日未行,已现阳明内结腹实证,发汗已属大禁。
《伤寒论》第条:“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前医用麻杏石甘汤是加重里实热结。
又阳明病有“下不厌迟”原则,是说太阳阳明合病时可解表,但表已不明显,则不可再发汗,故阳明治则禁发汗。本案连续发汗,津伤入里,且已现热结,还以清热解毒、宣肺清热发汗,使里实热结益甚,故高烧不退。当辨明六经属阳明,辨方证为大承气汤证,故服之即愈。
更多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