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个慢性病,从发现开始,就需要终身治疗。
每次看着手上、肚皮上密集的针孔、想想控制体重和终身用药所需的毅力,大多数人都会犯怵。
什么时候,得了糖尿病朋友才能够摆脱终身监测血糖、吃降糖药、打胰岛素的困扰?糖尿病有治愈的希望吗?
今天,健康头条(u)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哪些的新突破。
无创血糖监测对于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们而言,监测血糖是每天的「必修课」,有些人每天需要监测5次,甚至7次血糖,一个指头扎满了就换个指头扎,每每看着自己针头遍布的手指,只能默默流泪:
扎手指的痛,只有要监测血糖的我才懂!
如果,有可以不用扎手指就知道血糖水平的神器,该有多好啊!
科学家们,用他们努力的成果回答了我们:
这个愿望,我们来满足你!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皮肤表面、体液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光电信号等改变来估算血糖。
比起传统的手指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不需要扎破手指,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有设计成隐形眼镜的类型,或者是手环、手表的类型,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数据。
一款无创血糖监测手表
但是,它们也有缺点。
比如,无创血糖监测设备大多价格昂贵,要定期更换耗材,而且需要根据指尖血糖的水平对仪器进行校准。
这就是说,还是传统的血糖仪更加准确。
目前,美国、欧洲已经批准了几款无创血糖监测设备上市销售,可这些设备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通过隐形眼镜监测血糖的设备在佩戴者流泪时,可能读数不准;手环、手表类的血糖监测设备容易受到皮肤表面汗水、温度改变的干扰,导致血糖数据不准确。
因此,在这些设备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前,临床医师仍不建议糖友盲目使用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波动大、或需要频繁测血糖的糖尿病朋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这种仪器通过皮下植入的探头监测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计算血糖值。这个探头很细,可安全植入皮下数天,不会带来不适,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戴着它游泳。
动态血糖监测是成熟的技术,设备的准确性不亚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
但是,它价格较高,要定期更换探头和校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一款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吸入型胰岛素对于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朋友们,每天扎破皮肤,忍受疼痛,注射胰岛素也常常需要经过一番心理建设。而吸入型胰岛素可以解决大家对针头的恐惧。
吸入型胰岛素将胰岛素干粉贮存在独立的包装内,还配有相应的吸入装置。
在使用时,胰岛素干粉在吸入装置里形成喷雾,干粉被吸入肺部后,立即溶解,释放的胰岛素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现在,美国已经批准了一种吸入胰岛素上市销售,但国内还没有吸入胰岛素上市。
在美国上市的吸入型胰岛素
吸入胰岛素虽然不需要注射打针,但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可能会引起咳嗽等呼吸系统的不适,所以,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
目前,吸入胰岛素只有4个单位、8个单位两种包装,增加剂量时需要反复吸入,剂量调整时并不方便。再加上吸入胰岛素的价格高昂,使用者对吸入胰岛素的接受度、满意度并没有超过注射胰岛素,所以,医生还是推荐糖友们选择传统的注射胰岛素。
减重手术减重手术的目的,是将原本的「大胃王」,手术改造成「小鸟胃」,人们食量减少后自然会有助于减肥。
除此之外,对于肥胖且减重效果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手术是改善血糖的福音。
在我国,对于年龄在18~60岁,身体情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BMI≥32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降糖治疗依然很难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考虑进行减重手术治疗。对于BMI没有达到32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过医生判断,可以进行减重手术,也可能在慎重地评估病情后采用减重手术治疗。
减重手术中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方式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如图一所示,通过手术,切除大约80%的胃,留下一个管状的胃通道,从而起到减少食量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减重手术
为了避免传统减肥手术的风险,医生们还研发了一些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微创减肥手术方法。
有的手术用充气球囊(图二),占据一部分胃容积,从而使患者在进食较少的情况下获得饱腹感,从而减少食量。
有一款已在美国批准上市的减肥装置(图三),医生在患者的腹部安装一条管道,通到胃里,然后通过一个抽吸装置,可以将一部分胃内的食物抽出来,从而减少吸收的食物量。
还有的手术(图四)在胃肠道连接处安装延缓装置,延缓胃排空的速度,也起到了增加饱腹感、减少食量的作用。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减重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要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降糖治疗。而且,手术也有发生如出血、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可能。长期看来,手术也有导致营养缺乏、胆石症等疾病的风险。
所以,如果考虑接受减重手术,医院,咨询医生以后再做决定。
胰腺/胰岛移植胰腺/胰岛移植主要针对血糖很难控制,极易发生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可以重建血糖调节的正常机制、有效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胰腺移植属于器官移植的一种,如果胰腺移植术成功,患者甚至可以脱离胰岛素。目前,美国实施的胰腺移植术大约每年例,其中大多数为需要进行肾脏移植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进行胰腺移植术。
胰岛移植术是通过经皮肤的导管针,向接受移植的患者肝脏内注入纯化的胰岛细胞。相比而言,胰岛移植术创伤更小。胰岛移植术后可有效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外源胰岛素的使用量、改善血糖控制。
胰岛是胰腺上的细胞集团,能分泌胰岛素
但是,接受胰腺/胰岛移植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治疗一劳永逸。
胰腺/胰岛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另外,胰岛移植的远期效果不如胰腺移植,在移植后数年内,容易发生移植的胰岛细胞死亡的情况。此外,胰岛细胞的收集比较困难,在胰岛移植时,需要收集六位器官捐献者的胰腺,才能满足一位患者胰岛移植所需要的胰岛细胞。
在使用了连续血糖监测或胰岛素泵的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仍存在低血糖频繁发作时,或2型糖尿病人血糖仍然难以控制时,部分医生认为可以考虑行胰腺/胰岛移植。
但因为器官紧缺,胰腺移植创伤大,胰岛移植远期效果差等原因,胰腺/胰岛移植作为控制血糖的常规疗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国内,胰腺/胰岛移植并没有在临床运用。
现在应该怎么做?虽然,这些技术许多都在研发阶段,尚未成熟,但也点燃了治愈糖尿病的希望之光。
现在得了糖尿病的朋友应该做,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以平和的心态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我们是自己的糖尿病治疗司机,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余,驾驶着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车辆:饮食、运动和药物是发动机,自测血糖是车灯,不断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是汽油。
健康头条(u),愿意做大家的糖尿病知识「加油站」,在战糖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前进。
想知道更多糖尿病治疗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