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调查时,我们常常要面对山地。在到达调查区域前,往往要走一段山路。
山地行走,看似人人都会,其实亦有技巧。为免迷路而又省力,提高行走速度,应力求有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返回时一般应走原路。不要耍小聪明,以为走捷径省路。往往抄近路的结果,是迷路,是悬崖峭壁,是危机四伏,因为我们对地形并不熟悉,最后花的时间更多!
如无路可走,应尽量择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行走。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荆刺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行走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若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若干体力。
有道是:“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应以慢行来休息,而不要走走停停。须知,停留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常常会遇到岩坡和陡壁。因此,攀岩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岩前,应对岩石进行周密的观察,判断岩石的稳固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岩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协调一致。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注意重心下移,保持身体平衡。
在海拔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大都为草坡和碎石坡。30度以下的山坡行走,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两脚腕关节不好伸展,易于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采用“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扯断使人摔倒。
在碎石坡上行走,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
在行走中不小心下滑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向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雨季在山地行走,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大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将金属物品暂存在易找处,不要带在身上,也可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倒。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
山地行走时,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应适时休息,不要走到快累趴了才休息。那样,不易恢复体力,再走也提不起劲。正确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松缓步慢行一段,或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调匀呼吸。站着休息时,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
若天气寒冷,切忌坐在石头上休息。这是因为石头会将身体的热量吸走。
如何爬山更科学???
近年来,爬山越来越受到一些老年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爬山的行列中。对于老年人爬山,也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爬山对老年人膝关节有损伤,是不适宜老年人的运动。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一项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有效的心率范围内持续爬山锻炼,是有益于老年人强体健身的。
别忽视这种健身方式
爬山属于有氧运动,能使肌肉获得比平常高出10倍的氧气,从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增多,增加了身体的免疫细胞数量,提高了人的免疫力。同时,爬山加快了脂肪消耗,还增强了心肺功能。爬山还是增强下肢承受力的运动,它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保持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协调。此外,爬山还可以增加骨中矿物质的含量,改善局部骨质的代谢,有利于刺激骨细胞的生长,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你会爬山吗?
爬山也讲形式。所谓形式,就是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
上山:身体放松并前倾,双膝自然弯曲,双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这个动作主要靠大腿和臀部肌肉发力。这样做,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也可以减轻前腿膝关节的压力。
下山:身体保持正直或稍向后仰,膝盖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尽量放低。这样可以减轻膝关节受力过大,避免损失。老年人还可以借助登山杖,避免踩空或崴脚。
上山前热身
上山之前要先在原地慢跑2分钟,然后做有针对性的伸展活动,包括腰部、大腿前部肌肉、膝关节、踝关节、小腿肌肉等部位的活动或拉伸。以防止肌肉、韧带、关节的受伤,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或减轻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而产生的“极点”现象。
下山后放松
只需要5~10分钟,通过伸展练习逐步降低运动强度,使肌肉纤维回复到原有长度,同时还有助于减轻或避免肌肉酸痛。
爬山最适宜的运动强度
爬山的速度、山的高度、坡度,都会影响运动强度,从而收到不同的运动效果。那么,以怎样的频率爬山才能达到健身目的?怎样的频率才适合你?
保持“有氧运动有效心率范围”是健身登山最适宜的强度。
持续20分钟以上的爬山才算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以参照心率估算。
首先,要掌握如何计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年龄),健康人的“有氧运动有效心率范围”应是最大心率的65~85%之间。
开始爬山时,先缓慢地爬,等到身体微微发热再匀速地爬。老年人一定不要和别人攀比,要根据自己的状况,量力而行,逐渐地去增加自己的强度。下山也同样,最好保持加速——匀速——减速的运动状态。
多久爬一次山?
爬山是否可以天天爬?最好不要。因为爬山需要消耗大量体力,肌肉的恢复也需要时间。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周1~2次即可。
爬山安全最重要
爬山虽好,但并非百益无一害。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更应注意安全。
爬山前老人应先做个检查,如患有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癫痫病等疾病的人,则不适宜爬山,否则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甚至发生危险。
这样爬山就不安全了(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