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肺气肿病因
肺气肿表现
肺气肿检查
肺气肿诊断
肺气肿治疗
预后保养
肺气肿预防

COPD患者康复锻炼到底怎么做

COPD患者的健康指导

一、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虽然COPD累及肺,但也可以引起显著的全身效应。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二、临床表现

COPD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有多年大量吸烟史,部分患者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而迁延不愈,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病情早期可无症状或仅有活动后呼吸困难,也可能只出现咳嗽、咳痰。随着病变发展,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活动能力下降,最后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从而影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焦虑等。

1、有效呼吸降低

患者呼吸运动障碍,有效呼吸通气量降低,影响了气体交换功能;长期慢性炎症,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不畅,加重了换气功能障碍常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不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年龄偏大,有不同程度的驼背,肋软骨有钙化,限制了胸廓的活动,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使有效呼吸降低。

2、病理性呼吸模式

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影响了患者平静呼吸过程中膈肌的上下移动,减少了肺的通气量;患者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加紧胸式呼吸,以增加频率来提高氧的摄入,即形成了病理式呼吸模式,造成正常的腹式呼吸模式无法建立,更限制了有效呼吸。

3、呼吸肌无力

患者有效呼吸减少,呼吸困难及病理性呼吸模式产生,活动量减少,均影响膈肌,肋间肌、胸大肌、等呼吸肌的运动,失代偿后产生呼吸肌无力。

4、能耗增加和活动能力减退

气短、气促常使患者精神和颈背部乃至全身肌群紧张,使机体体能消耗增加。另外,患者因惧怕出现劳累性气短,限制自己的活动,有的患者长期卧床,丧失了日常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主要功能障碍

1、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活动甚至休息时喘息。

2、运动量减少,社会活动、业余活动、户内和户外活动减少。

3、呼吸障碍、活动受限,日常生活等基本活动受限,独立性丧失。

4、急性发作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理障碍。

5、心理障碍。患者因长期阻塞性肺疾病,使有效通气功能下降。机体供养不足,造成乏力、气短、精神紧张、喘息、影响休息和睡眠,产生焦虑、压抑、恐惧心理。有些患者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并发肺气肿时,可见肋间隙增宽,膈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心脏常成垂直位,心影狭长。

2、血气分析:

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H降低等。可出现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五、康复指导

(一)体位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利于肺扩张。保持和改善呼吸道通畅。

(二)呼吸训练

1、有效咳嗽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关闭后头增加气道内压力,再收缩腹肌(通过增加腹压抬高膈肌)同时收缩肋间肌(固定胸廓不使其扩张)以提高胸腔内压,在肺泡内压力明显增高时突然将声门打开,即可将痰液喷出气流排出。

2、胸部叩拍:将手掌微曲呈碗口状在吸气和呼气时叩击患者胸壁。叩拍力可通过胸壁传至气道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叩拍应沿支气管的走向从上往下拍或从下往上拍,叩拍时间1-5分钟。高龄或皮肤易破损者可用薄毛巾或其他保护物包盖在叩拍部位以保护皮肤。

3、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依靠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原则:应将病变部位置于高处,使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向下。体位引流方法:每天做2-3次,总治疗时间30-45分钟,每种体位维持5-10分钟。宜在早晨清醒后作体位引流。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恶心呕吐,应在饭后1-2小时进行头低位引流。引流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4、呼吸训练:放松练习:患者可采取卧、坐、站立位,放松全身肌肉。对不易松弛的患者可以教给放松技术,还可以做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肌群的放松。放松练习有利于气急、气短症状的缓解。

5、腹式呼吸及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卧位或坐位时进行,患者用一只手按压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此时手再稍加压用力,以使进一步增高腹内压,迫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该压力既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又可诱导呼吸的方向和部位。按此法进行练习,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2-3cm,从而有效地增加通气量达ml以上。

(三)提高活动能力训练

1、氧疗慢性肺气肿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症或潜在低氧血症,尤其夜间明显。低氧血症可致多脏器功能不全。专家已肯定,长期坚持夜间持续低流量(1-3L/分)吸氧大于12小时,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氧疗每天吸氧时间14-16小时,流量0.5-1L/分,若能达到持续24小时吸氧效果更好。条件许可的患者应尽可能在活动时应用携带式氧气筒。运动吸氧能改善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中毒。

2、步行为主的有氧训练通常可作最简单的12分钟行走距离测定,了解患者的活动能力。然后采用亚极量行走和登楼梯练习,改善耐力。开始进行5分钟活动,休息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当患者耐受20分钟/次运动后,即可以增加运动。每次运动后心率至少增加20%-30%,并在停止运动后5-10分钟恢复至安静值。

3、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可以用体操棒作高度超过肩部的各个方向的练习或搞过头的上肢套圈练习,还可手持重物(0.5-3kg)作高于肩部的活动,每活动1-2分钟,休息2-3分钟。每日2次。

(四)饮食调整及心理护理

降低营养不良并发症出现,多食有营养价值的饮食,蛋、肉、奶类。必要时药物抗焦虑抑郁治疗。

资料来源: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

敬请广大医护同仁继续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ehq.com/fqzbx/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