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
相当于每14个人里就有1个慢阻肺患者!
其中,
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
60岁以上人群超过27%!
——数据来源:“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6亿慢阻肺患者,而我国慢阻肺患者就占据了近6分之1的比例,约有1亿患者。
流行病学数据还显示慢阻肺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的世界四大致死疾病。
慢阻肺已然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值得所有人引起高度重视。
本期我们邀请到冉然医生,为我们讲讲“慢阻肺”的那些事!
慢阻肺三大症状:咳、痰、喘
咳嗽,是慢阻肺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清晨较重,随病程发展,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
咳痰,也是慢阻肺的症状之一,通常咳少量白色黏痰,偶带血丝,清晨咳痰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痰。
气喘,是慢阻肺的典型症状,初期病人会在劳动、运动时感到呼吸短促,严重者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喘息、胸闷、呼吸费劲。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症状明显时,一般患者的肺功能损失已超过50%。而且病人还可能并发其他心血管疾病,比如心房颤或是冠心病等。
医生提醒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当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做个肺功能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慢阻肺危害
如果慢阻肺的患者未能获得正确的诊治,病情会持续进展(不会自行停歇)。患者由于长期呼吸困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活动能力逐渐减退甚至丧失自理能力,使包括心脏、中枢神经等全身系统受到损害、以及容易继发严重感染。
常见并发症有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经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肺癌、代谢综合症和糖尿病等。
医生提醒
慢阻肺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并依据病情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慢阻肺的治疗包括:
1、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给予戒烟、药物和康复等治疗。
2、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氧疗、无创呼吸机、甚至住院救治。
吸烟是慢阻肺主要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吸烟者慢阻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慢阻肺患病风险越高。
此外,高PM2.5浓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体重、呼吸疾病家族史与慢阻肺患病率相关。在不吸烟者中,高PM2.5浓度与慢阻肺发病相关性更为显著。吸烟与高PM2.5浓度两因素叠加更会增高患病风险。
可以预期,由于我国较严重的老龄化、吸烟和空气污染问题,未来慢阻肺发病形势将更趋严峻。
医生提醒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手段。此外,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雾霾天气减少外出,定期打流感和肺炎疫苗,做呼吸肌功能锻炼操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慢阻肺的发生或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下期节目预告
点击上图回顾上周日节目
欢迎收看四川电视台第七频道每周日晚21:00播出的《家庭医生》节目,上周日(1月6日)晚21:00——21:30《家庭医生》节目中,为大家了揭秘慢阻肺的治疗与日常护理等相关问题,同时可通过四川名医今日服务中的直播平台收看。
温馨提示
冬季空气流动缓慢,雾霾天气也很常见,大量的细菌、病毒漂浮停留在空气中,人们在呼吸的时候这些病毒、细菌很容易就进入到人体呼吸系统里,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
所以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成年人在冬季都特别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而已经有哮喘、慢阻肺、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这个时候则会表现为病情反反复复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
医生建议大家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外出可带上口罩,同时也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一旦出现咳嗽、咳痰、憋喘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年1月11日——14日,来自广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医院医院的呼吸科大咖医生将汇聚一堂,进行为期4天的呼吸系统疾病会诊。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疑问或看诊需求都可以通过文章下方的“我要报名”按钮进行会诊预约报名。
我要报名
预约-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
图:rf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